专家吴元炜:我们该向“先进”学点什么
在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名誉理事长吴元炜的眼中,日本这个国土狭小的国家,就暖通空调行业来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型”,不仅在微观的技术和管理方面,更体现在宏观的发展思想层面上。我们当如何读懂日本暖通空调业的发展历史,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又存在哪些现实意义?记者就此对吴元炜进行了专访。
日企发展的高明何在
《中国建设报》: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日本的工业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其暖通空调业如今更是站在世界前列。那么,在您看来,日本暖通行业的发展何以如此迅速?他们的发展思路又“高明”在哪里?
吴元炜: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日本的暖通空调业考虑得更多、更细,有些类似于日本的汽车工业。这缘于他们的民族特点,也是由于岛国资源的稀缺让他们有了紧迫的危机感,节约使用、减少对外依赖成为他们良好的习惯。相比之下,美国的思维则是扩张型的。我记得在抗战之时,中国人对日本的印象是“日本没有好货,好货都是德国制造”,事实确实如此。然而,战后的日本醒悟了,他们很快地追赶上来,因为他们非常能“琢磨”———如何让工业产品实现量化、产业化,规模一旦上去,成本便能很快降下来,应用领域也能得到拓展。
举个例子,分体空调最先是美国提出的思路,但他们并没有形成产业。日本引进这项技术后,不仅进行了加工,还做成了产业,并且在形成一定产业能力之后,发展出多联机产品。也就是说,多联机是他们在分体机的产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自日本大金在1982年正式推出多联机产品,短短20多年的时间,他们在中国市场上已经三分天下,按市场比例来说,甚至超过了传统的美国中央空调。
这点对于中国来说也一样。不少企业在做了多年的分体机之后,自然而然地转型做多联机,衔接过程顺利而流畅。中国人非常聪明,分体机技术既然能够很好掌握,多联机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一点也不困难,劳动成本还便宜。比较而言,美国在这方面有些不思变化。从发明全空气空调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虽然每个部分都在不断改进,但系统整体却没有太大变化。
国内企业当借鉴“他国之长”
《中国建设报》:如何概括近年来我国暖通空调行业发展的特点?面对日本这个快速崛起的近邻和竞争对手,我们应怎样取其精华,并正视自己的发展?
吴元炜:总的来看,我国暖通空调行业发展和学习的特点是“不保守”:先学美国,后学日本,这点做得不错。比如,风机盘管这方面我们学的是日本,而日本的风机盘管又是当年从美国引进的。现在,我国的风机盘管从某个角度来说,已经远远超过日本,不仅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们的安装成本比很多国家都要低,而效果毫不逊色。
我们在产业选择上应当有自己的倾向。比如,做离心机很难,我们可以甩掉这部分,先把相对容易的末端系统掌握好,也相当于占据一块市场。我们在1972年开论证会时确定了这个方向,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得对,因为我们能够“使上劲”。在这一点上,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同我们一样,他们知道自己在大型机组生产和研发方面的劣势,要想追上去不仅要巨大投入,而且在短时期内未必有效果,索性干脆甩掉,先走好自己的路线。事实上,只要发展好自我优势项目就可以,因为没有任何产品能够打遍天下无敌手。
可以看到,特别从2000年以后,我们暖通空调业在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是历史趋势。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资源、生产能力、应用对象,特别像在地域广袤的中国,更没有理由去完全抄袭他国的做法。当然,我们可以更多地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思路,但最先一定要考虑本国资源。我们不可能不进口,但应本着尽可能少进口的原则去发展本国工业,尽量减小对国外产品的依赖,我并不认为这是封闭。
OEM,我们有必要坚持
《中国建设报》:作为一种生存和发展模式,国内很多暖通空调企业在为国外知名品牌提供OEM(贴牌生产)服务。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向发达国家学习和靠拢的途径,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无益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对此您怎样理解?
吴元炜:我们国家很多暖通空调企业都是从OEM中成长起来的。有些人对OEM不看好,我虽然可以理解,但并不赞同。某种角度上,我们能够为世界优秀企业提供OEM产品,说明我们的实力能得到对方认可,而这些企业的要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提升。因此,我认为OEM对于国内暖通空调企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OEM是别人领着我们走,以后我们要渐渐地把这个顺序调换过来,并且在产品中加入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走出我们自己的道路。虽然现在的差距很明显,但是,我相信以中国的实力,只要能认识到差距,就一定能追上。当然,这绝不代表我们要“一蹴而就”。奋斗的路很艰苦,切不可操之过急。这里需要强调两点:首先,国家要鼓励自主创新,要逐步挖掘出属于自己的本领,现在这个方向已逐步明确。其次,企业制度政策要完善。一方面,企业领导要有做出优秀产品的信心和志气;另一方面,领导下面要有核心的技术力量,不仅要有优秀的知识分子,还要有优秀的技术工人,把他们结合起来才能有效调动和发展生产力。
中国不缺乏有才能的领导和企业,但是并不普遍。格力、美的等国内一线品牌从“量”上来说已经不少,但他们仍然处于行业的中低端。这需要过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果每个暖通空调企业都能意识到、扎扎实实地做到,那么我们追赶欧美发达国家的步子就会快很多,十年后完全可以大变样。
当然,我们还是需要不断努力,关键设备解决不了,我们仍然可能被别人牵着鼻子。暖通空调行业这些年来发展得很迅速,遗憾的是,技术层面始终没有跟上。我们每年有这么多优秀的大学生从学校中毕业,大多数都是“凑合”在岗位上,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干什么、研究什么。对于学校、老师乃至整个行业来讲,这是一种损失,从学生那里得不到有价值的反馈,就无法形成行业的良性互动和循环。我们国家一些管理部门虽然知道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始终由于某种“惰性”根深蒂固地存在,短时期内恐怕难以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