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战升级压缩机也疯狂

2001年03月07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扩张的“心脏” 在空调大战风声鹤唳的当口,空调业的“心脏”————压缩机行业—也在呈现一派壮观的景象。 2月16日,位于广州番禺的松下万宝压缩机厂一片热闹,其第二压缩机厂奠基仪式暨年产600万台动员大会如期举行,而松下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洲、年产200万台的空调制造厂也将于3月30日彻底关闭,全部的压缩机设备将迁往番禺。这意味着:一年后,松下万宝压缩机厂年产量将是现在240万台的2·5倍,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压缩 机厂。此前,松下万宝派人到江苏一带考察,拟在那里建一个物流中转基地,最终选择了地处苏中、水陆交通都较为便利的镇江——可以辐射华东地区大部分空调厂家(如上海的富士通、夏普,无锡的小天鹅,泰州的春兰,杭州的新科)。 铆足了劲儿扩产的不只松下万宝。上海日立、广东美芝等几大压缩机巨头都在像赛跑一样比着扩能的速度和力度。 目前中国压缩机行业的老大——年产360万台的上海日立在去年用象征性的一美元收购了重庆森林50%的股权之后,今年产能将达到460万台以上。难怪去年底,上海日立也雄心勃勃地宣称:上海日立要成为全球最大的空调压缩机供应商。 美的与东芝合资,美的控股的广东美芝今年也将投资3亿人民币,完成二期扩能,届时年产将由250万台扩至320万台,5年后则扩至500万台。甚至有传闻格力旗下的珠海菱达将被远在沈阳的华润三洋购并。对此,菱达的总经理高国萍并不否认,她表示双方正在接触,尚无具体的结果。但是如果购并成功,华润三洋的130万台加上菱达 的150万台,届时又会出现一个年产近300万台的“压缩机大户”。 不对称游戏 促使“心脏”血脉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压缩机的供不应求。从去年以来,空调需求的快速攀升和国内家电企业千军万马上空调的“大好形势”使国内的各大压缩机厂生意变得异常兴旺。松下万宝压缩机厂营业部陈苏群课长这个春节基本上是在各大空调厂的订货和催货电话中度过的,而美芝自开春以来也一直在超负荷运转。 这里,需要指出中国空调业另一大有趣的景观:相对于遍地开花的空调厂(一个数字是350家),由于压缩机行业的资金技术密集性特点,多年以来,基本上形成了上海日立、松下万宝、广东美芝、三菱电机、沈阳三洋五分天下的局面。 这种状况直接导致的结果是,350:5的不对称游戏规则。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规则将继续有效。以前的空调价格战为什么没有全线爆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限制因素就是压缩机供给不上。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去年海信的 “工薪变频”战役。就像隆美尔的坦克没了汽油的补给,骁勇如海信空调也只能望压缩机而生叹——因为压缩机实行定货制,并且往往是提前根据空调整机配套设计、生产。当然本可在旺季一次捞个够的压缩机厂也只能看着热热的天气心中悲凉。 龙年如此,蛇年依旧。长虹、TCL可以在两个月内将兼并的空调厂焕然一新,但是压缩机的扩能却不可能像变戏法一样马上实现,所以整个空调业的压缩机饥渴症今年仍将普遍存在。业内人士估计,今年国内压缩机的产能可以达到1510万台,加上进口的130万台,不过是1650万台左右,而预计空调的产量将在2000万台上下,依然 会有400——500万台的缺口。“手中有粮才能心里不慌”,许多空调厂都“未雨绸缪”:TCL同台湾瑞智精密公司共同投资4亿元建立年产200万压缩机的生产基地,是为“远谋”;而格兰仕的应对之策则是“囤积”,在去年8月到11月间便买断了148万台压缩机,年底又一次性向松下万宝预交2700万定金。 扩产还有一个背景因素,那就是全球制造业的转移趋势,对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空调产业的看好和廉价劳动力的诱惑,使跨国公司纷纷将欧美过剩的生产能力转移到中国。根据欧美的经验,空调普及率达到30%即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到了一定层次,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目前我国空调大城市普及率20%左右,小城镇8%左右,到达30%和30%以后都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这也是松下压缩机移兵中国的奥妙所在。 压缩机大战? 对眼下大规模的扩产,会不会引爆压缩机大战,业内人士不无担忧。美芝压缩机厂管理部喻继江部长反复强调要推进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千万不要走彩电和空调的老路。松下万宝的黑木总经理也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警告”部下不要盲目乐观,“大战即将来临”。一位从事压缩机营销多年的人士说前几年是空调厂求压缩机厂,现在即使供求平衡也 明显感到品牌竞争压力的增强。 给压缩机大战煽风点火的另一股势力来自下游的空调厂。压缩机占整台空调成本的四分之一,数字不菲。所以众多的空调厂总会想方设法向压缩机厂压价,旗号自然是:空调要降价,压缩机也应该还一个“平民价格”吧! 看来,大战只是时间的问题,但立马上演的可能性不大。美芝管理部长喻继江说现在压缩机作为中间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跟着市场走,因此会比空调表现得理智一些。格力压缩机厂高国萍总经理说,现在看来压缩机生产好像要供过于求了,但压缩机厂建设周期长,生产规划并不能马上实现,至少需要一两年,而全世界空调都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两年后这种供求关系又平衡了。另外,压缩机投资成本大,科技含量高,必须保证足够的利润来维持其研发。上海日立总经理沈建芳说,为了保持发展后劲,压缩机业不应把利润过早转让给消费者,以使关键技术能够跟上世界发展水平。实际上,沈表示,通过工艺改进各大压缩机厂已使压缩机价格下调了60%,如1匹单冷空调压缩机原来的价格 是1100元,现在则是400多元,降价的空间已经不大。况且主要原材料钢、锂等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价格还处于上涨趋势。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的空调压缩机市场基本是日资品牌在中国的角逐。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说,日资的压缩机厂之间实际上始终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攻守同盟。 颇具意味的是2月12日,新科承诺其空调采用日立、东芝、松下等品牌的压缩机,如有虚假公司大额赔偿。新科这一招颇为“狠毒”——从“心脏”下手,此举对压缩机行业的意义不言而喻。当“买空调看压缩机”的时代真正到来时,战争无可避免。 当全行业都在演绎“大跃进”时,有一个问题却给忽视了。由于我国尚无压缩机设备配套供应商,压缩机的生产线、零配件都得千里迢迢从日本进口过来。按照现在松下年产240万台、上海日立360万台、美芝250万台、沈阳三洋130万台的规模,压缩机生产线和零配件都有巨大的需求,而这些技术和配件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国产化, 但国内相关厂家却看不见这个潜在的市场,松下万宝的陈课长不无遗憾地说。 《21世纪经济报道》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