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2015年08月17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系统中热湿联合处理所带来的损失。由于温度、湿度采用独立的控制系统,可以满足不同房间热湿比不断变化的要求,克服了常规空调系统中难以同时满足温、湿度参数的要求,避免了室内湿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为:处理显热的系统与处理潜热的系统,两个系统独立调节分别控制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处理显热的系统包括:高温冷源、余热消除末端装置,采用水作为输送媒介。由于除湿的任务由处理潜热的系统承担,因而显热系统的冷水供水温度不再是常规冷凝除湿空调系统中的7ºC,而是提高到18ºC左右,从而为天然冷源的使用提供了条件,即使采用机械制冷方式,制冷机的性能系数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余热消除末端装置可以采用辐射板、干式风机盘管等多种形式,由于供水的温度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因而不存在结露的危险。处理潜热的系统,同时承担去除室内CO2、异味,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任务。此系统由新风处理机组、送风末端装置组成,采用新风作为能量输送的媒介。在处理潜热的系统中,由于不需要处理温度,因而湿度的处理可能有新的节能高效方法。

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采用新风承担排除室内余湿、CO2、室内异味,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任务。一般来说,这些排湿,排有害气体的负荷仅随室内人员数量而变化,因此可采用变风量方式,根据室内空气的湿度或CO2浓度调节风量。由于仅是为了满足新风和湿度的要求,如果人均风量40m3/hr,每人5平方米面积,则换气次数只在2~3次/hr,远小于变风量系统的风量。这部分空气可通过置换送风的方式从下侧或地面送出,也可采用个性化送风方式直接将新风送入人体活动区。

而室内的显热则通过另外的系统来排除(或补充)。由于这时只需要排除显热,就可以用较高温度的冷源通过辐射、对流等多种方式实现。当室内设定温度为25℃时,采用屋顶或垂直表面辐射方式,即使平均冷水温度为20℃,每平米辐射表面仍可排除显热40W/m2,已基本可满足多数类型建筑排除围护结构和室内设备发热量的要求。由于水温一直高于室内露点温度,因此不存在结露的危险和排凝水的要求。此外,还可以采用干式风机盘管通入高温冷水排除显热。由于不存在凝水问题,干式风机盘管可采用完全不同的结构和安装方式。这可使风机盘管成本和安装费大幅度降低,并且不再占用吊顶空间。这种末端方式在冬季可完全不改变新风送风参数,仍由其承担室内湿度和CO2的控制。辐射板或干式风机盘管则通入热水,变供冷为供热,继续维持室温。与变风量系统相比,这种系统实现了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分别控制。尤其实现了新风量随人员数量同步增减。从而避免了变风量系统冬季人员增加,热负荷降低,新风量也随之降低的问题。与目前的风机盘管加新风方式比较,免去了凝水盘和凝水排除系统。彻底消除了实际工程中经常出现问题的这一隐患。同时由于不再存在潮湿表面,根除了滋生霉菌的温床,可有效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由于室内相对湿度可一直维持在60%以下,较高的室温(26℃)就可以达到热舒适要求。这就避免了由于相对湿度太高,只得把室温降低(甚至到20℃),以维持舒适要求的问题。既降低了运行能耗,还减少了由于室内外温差过大造成的热冲击对健康的危害。

新风处理方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需要新风处理机组提供干燥的室外新风,以满足排湿、排CO2、排味和提供新鲜空气的需求。前言已阐述了现有的低温露点除湿的热湿联合处理方式所带来的问题,如何采用其他的处理方式排除室内的余湿,如何处理出非露点的送风参数,如何实现对新风有效的湿度控制是新风处理机组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采用转轮除湿方式,是一种可能的解决途径。用硅胶、分子筛等吸湿材料附着于轻质骨料制作的转轮表面。待除湿的空气通过转轮的一部分表面,空气中的部分水分被吸附于表面吸湿材料,实现除湿。吸了水的转轮部分旋转到另一侧与加热的再生空气接触,放出水分,使表面吸湿材料再生,再进行下一个循环。吸湿过程接近等焓过程,减湿加热后的空气可进一步通过高温冷源(18℃)冷却降温,从而实现温度与湿度的独立控制。但转轮除湿的运行能耗难以与冷凝除湿方式抗衡。从热能利用效率看,图4所示的转轮除湿机除掉的潜热量与耗热量之比一般难以超过0.6。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