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生主动出击 全面反击郎咸平

2004年08月26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8月18日,TCL集团在深圳举行机构投资者见面会,通报有关情况。TCL集团总裁李东生就近期有关传闻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对公司的质疑作了正面回应。 TCL改制不是MBO 李东生说,最近个别学者对TCL管理层在1997年至2001年取得股权的合法性提出质疑。管理层取得的股权是TCL集团1997年至2001年“授予权经营”期间,通过管理层与政府之间的协议约定,合法获得的股权奖励,并取得了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批,在此过程经过了专业机构的审计和调查。 TCL的改制方案历时7年,并非一夜“暴富”。对改制的必要性我们认识较早,并与政府取得了共识。1997年改制时,TCL的资产为3亿元,全部划到了国有资产的账上,而此前,政府并没有什么投入,我们也没有讲这块资产中管理层应该分多少。改制的是1997年后的增量部分,并且国有资产也占了很大一块,到2001年,国有资产增值2.8倍。因此,TCL改制不是MBO,不是将国有资产转换成管理层的股权。改制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1996年,TCL销售额30多亿元,税收1.5亿元,2001年,销售额达到393亿元,税收10多亿元。TCL对国家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质疑财务数据缺乏依据 李东生说,这个学者使用了不可比的公司数据将2003年的数据与41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比较,认为TCL的资产流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数据在行业中处于较低的位次,而净资产收益率却较高,因而对TCL的财务数据可信性提出质疑。2003年TCL并没有上市,怎么能与上市公司进行比较?如果将TCL上市以后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与相似企业进行比较,才是科学的,就不会得出那个学者的结论。这个学者说TCL的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处于行业中下等,因此是一家增长速度缓慢而未来盈利看淡的公司。TCL2003年较2002年净利润增长了34%,这样的增长率不应认为是中下水平,也无法得出增长缓慢的结论。 对个别学者的“研究”,我们不想作什么回应,只是提醒人们了解那个学者提供数据的真伪,让大家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和判断。 李东生说,有人质疑TCL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我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来反驳。2001年是TCL五年承包经营的最后一年,管理层将分享收益。一般情况,这时候应该把利润做足。而我们却采取了相反的做法,加大一些潜在风险项目进行冲减和拨备,这才有了去年的所谓“假账风波”。那次利润的调整和冲减,按照财务要求是可以不作的,我们这样做显示了一种诚信,结果却被说成了“作假”。2001年是TCL利润增长最少的一年,到了2002年就增长一倍多。 背景: 郎咸平的两点质疑 2004年1月6日,TCL集团上市,总共融资额达到25亿。李东生持有5.59%的股权,按照发行价,李东生身价达到6.1亿多元,按2月2日收盘价8.35计,则已达到12亿元,成为TCL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对于TCL的改制,市场上一片赞扬,认为它走出了国企改革的新模式。 郎咸平撰文质疑:回首TCL的历程就会发现,这实际是一个国有股权稀释的过程,进一步说,是以股权激励为招牌,以证券市场为渠道,使国有资产逐步流向个人的过程,也是TCL的管理层获取国有资产的过程。 郎咸平还认为,TCL2003年的财务指标矛盾重重。 相关报道 回应牵手汤姆逊疑虑 李东生说,有人认为,TCL最近的股票缩水与TCL与汤姆逊公司的合作有关系。我不完全认同。因为这一合作是从去年7月份开始的,TCL多次公布有关信息,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负面影响,反映是积极的。 当然,大家对TTE公司的前景有些疑虑,认为汤姆逊去年出现比较大的亏损,TCL的这次合作是否风险太大,有没有能力扭转亏损局面等。首先,与汤姆逊的合作是TCL突破目前瓶颈,成长为世界性企业的必然选择。2003年,TCL在国内销售彩电780万台,今年能达到900万台,中国的彩电市场容量每年大约3700多万台,TCL占了近1/4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成长的空间已经没有了。特别是这么高的市场份额风险是很大的,因为一有诸如价格战之类的风吹草动,所受到的冲击也是巨大的。TCL要进一步成长就必须到国际市场上寻找发展空间。去年TCL出口彩电320万台,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而欧洲、北美和日本三个最重要的市场还没有能力进入。与汤姆逊的合作就找到了这样一种途径。我们认为,走向国际化是中国企业的必由之路。 另外,在合作时,已经充分考虑了汤姆逊亏损的因素,汤姆逊进入TTE的资金中最少有5000万美元是对亏损的补偿。另外,汤姆逊在去年7月份以前的亏损是不进入合资公司的。去年的亏损较大,是有特殊原因的,不是汤姆逊正常的经营状态。TTE公司已经作出了明年北美市场降低成本8000万美元的计划,在欧洲也会有同样的计划。与汤姆逊的合作是有风险的,但却是非走不可的路。 解释合作阿尔卡特缘由 李东生说,有人认为TCL手机业务下滑较大,赢利前景不够乐观。情形确实比较严峻,今年上半国产手机的份额下降较大。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手机产业凭借营销优势和时尚的设计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现在洋品牌已经调整过来了,国产品牌能做的,洋品牌能做,国产品牌不能做的,洋品牌也能做,这就是洋品牌收复失地的重要因素。 怎样与洋品牌竞争?还是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中国企业被反倾销的现象越来越多,但下一步的威胁更多的会来自专利技术的围剿,手机收专利费恐怕是难免的。与阿尔卡特的合作,把2G和2.5G的技术专利都放在合资公司里面,在对付国际巨头的专利收费时,TCL就有了回击的武器。阿尔卡特跟TCL有一个担保协议,保证在收专利费时不会超过一个额度,比平均的专利收费要低得多。另外在研发的整合,也大大加强了TCL技术创新的能力。如果说与汤姆逊的合作让我们在进入欧美市场找到了突破口,那么与阿尔卡特的合作,则让我们在突破国际巨头的技术壁垒方面打开了突破口。 正方反方李东生:香港上市有益股东 李东生说,近日,证监会已经正式批复TCL移动在香港分立上市的方案。我必须说明,这绝不是“分拆”上市,是业务的分立。TCL香港控股有彩电和移动通讯两块业务。TCL香港控股有移动业务48.7%的股权,还有近10%管理层股权,这些股份在TCL公司A股都有体现。移动分立上市以后,这些股权并没有变化,因此A股股东的利益可能会有提高。因为分立上市也会增强融资能力,所增加的利益都为A股股东所分享。总之,移动分立上市,会提高TCL的整体竞争力,对A股股东一定是利好,而不是分摊了A股股东的利益。 市场人士:损害流通股东利益 TCL集团在香港交易所主板分拆上市获得证监会批准,即有业内人士认为TCL此举严重损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中证资讯张志民认为,TCL既然早就已经计划分拆上市,就不应该整体上市,整体上市时投资者就是冲着移动业务的高成长和家电企业的高估值来的,现在整体上市没多久就把高成长的移动业务分拆上市,难免让人对TCL整体上市的动机产生怀疑。他认为TCL整体上市时,市场是将它做为大盘龙头股来看的,当时的股价是6块多,随后上涨到9块多,可是TCL分拆上市的消息出来后,价格即跌为4块多,其中即便有大盘整体低迷的因素,可是作为一只蓝筹股也不应跌得这么多。而且从整体上市之初看,以当时的业绩,6块多的发行价并不算很高,但现在在这个位置仍然产生不了买气,足见投资者已经对TCL失去了信心。 信息来源:互联网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