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模第一到利润第一---何享健纵论“美的”新思路
2001年07月26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对于美的近年来业绩一路飘红,多数人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在100亿美元的背后,正是一个南派企业以其掌舵者锐意改革、勇于创新而获得成功的故事。近日,记者专访了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何享健。
从规模导向向利润导向转型
记者:据说美的最近在实施一项由规模导向向利润导向转型的计划,你能不能谈谈美的这次转型的背景?
何享健:美的确实在进行这样一个转型,主要是根据中国家电业近年来大的环境变化而作的相应变化。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一些大的企业,尤其是彩电企业过分追求规模,带来大量的投资投入,包括设备、广告、网络,而家电业整体利润空间不断减少,使很多企业出现亏损,甚至负债累累。现在很多出问题的企业都是这类通病——盲目扩张,企业高层过分追求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以及行业排名,最后都会出这样的问题。从企业内部环境来说,在我们集团内部,跟我要项目、要投资资金等问题也很普遍,也势必影响到美的赢利,因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就明确提出来转变美的的经营模式,以利润最大化、真正为投资创造最大价值为根本目标。
记者:其实国内也有企业提出类似的问题,但真正要实现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必须有真正的举措才行,否则将是一句空话。
何享健:我们的方式是有的,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有两点:一是控制预算,我要求我们每个单位都严格科学地制订好财务预算,严格审核,以预算来作为企业转换的手段。在制订好预算后,今年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考核指标也相应出台,作为最硬的指标,利润肯定第一,第二是销售规模增长,第三是费用控制。这些都是对我们的职业经理人的评价标准。二是控制好项目投放,对新上项目严格考核,保证不失败一个项目,不允许一个产品亏本,尤其不能跟风,一哄而上。
记者:我们曾经在某个媒体上看到美的未来5年的计划,提出到2005年要实现年销售390亿元,如果这个数字没错的话,随着美的现在经营模式的转型,那么实现这一目标有没有问题?
何享健:美的有一个“十五”规划,提出每年增长30%,到2005年实现年销售390亿元,但这和我们经营模式转型并不矛盾。关键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了保证我们的双重目标,美的首先是不乱上新项目,另外,我们要发挥自己制造业的优势,加快国际化,向海外市场进军的步伐。我们拟定在3年内适当加大资源投入,加快开拓国际市场,将有竞争力的产品扩大出口,发挥我们的优势。除此之外,还有资本运作,这在中国还有发展空间,我们可以通过我们好的品牌和良好的上市公司的形象,重组自己的业务,增加对有发展前途产业的兼并、收购。同时,我们也不排除跟国际化大公司合作,支持融资,增发新股。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我们经营模式转型和销售增长双重目标的实现。
做世界级的家电制造企业
记者:最近,整个家电行业都在谈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家电企业必须走向世界才有生存空间,你如何看待?
何享健:我非常同意这种观点。国际化是我们的目标。但怎样才算国际化?我认为产品规模和品种结构在世界同类型产品要达到前5名、在中国要达到前3名,小家电、黑白家电齐全,才能称得上国际化。在技术水平、品质保证也要达到国际化大公司水准。另外,要保证我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还要做到成本最优,还有良好的服务体系,同时,我们要想办法跟世界上最好的家电品牌合作,不光技术,还有资本。我们应看到,光我们自己的力量不行,要努力引进国外技术、资本、人才,与外国的流通环节,家电连锁店建立联盟,才可能达到国际化目的。
记者:近两年,不少国内企业纷纷到海外办厂,美的有没有此类打算?
何享健:对于海外办厂,我并不赞同,美的也没有打算这么做。其实,家电制造业中国最具优势,包括政府支持,包括综合成本、劳工资源、工人素质等各方面。我的想法就是在国内,把美的建成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基地。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特别是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世贸,关税降低,对发展制造业很有利。我认为,到海外办工厂,并没有可取之处,现在我也没有看到一个成功的例子。
记者:现在家电企业走国际化道路,大体上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努力坚持自己的品牌,另一种以做OEM为主,你认为哪种更可取?
何享健:这要看具体情况,我主张是按自己的实力和实际情况来比较好。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道路还很长,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能太急。美的现在的做法是哪种方式都有,只要对我们有利,能帮助我们发展的,我们都采纳。我们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客户,做自己的品牌,也可做OEM,我们的方式较灵活。
企业要自己培养人才
记者:近两年来,家电企业频频换将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少震荡,甚至相当多企业因此而引发经营危机,对此你怎么看?
何享健:家电企业最近这方面的事件比较多,反映了家电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很多企业经营业绩不理想,结果就拿企业高层“开刀”。当然,这也是家电行业进步的表现,至少能表明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重视。当然,现在企业要生存,要跟竞争对手及国际化大公司较量,这种调整就是必然的。但是企业领导层如何调整,我认为首先要稳健,调整不能太频繁,否则只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要根据中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要以自己培养的人才为主。但自己培养人才,一定要有长期计划,也就是人才的队伍建设,完成人才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