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空调会降价吗
2001年05月11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天气一天天热起来,想买空调的人一天天急起来!
今夏空调会降价吗
夏季来临,空调价格是消费者关心的热点。商厦、市场、专卖店,询问空调价格的人络绎不绝。一位消费者说:“我都来转悠好几次了,怎么还没见大降价呢?”
生产成本降不下来
1999年,全国售出空调750万套,总销售额为297亿元。2000年,卖了1050万套,总销售额是380亿元。粗粗一算,每台空调降了300多元。但与空调几千元的卖价比,消费者觉得一点也不过瘾。
今年春节过后,春兰率先挑起价格战,降幅达100元,紧跟着奥克斯、科龙也纷纷推出降价款型,上个月长虹一款变频空调降价2000元。但仍有一些品牌按兵不动,有的标价看似降了,但精明的消费者发现,与去年最低价比没有怎么降。降价的也主要是一些旧款型,新款型降价微乎其微。
空调最主要的部件是压缩机,一般约占整机总价的1/5,是不容忽视的成本。从现有的生产规模看,这部分挤压的余地很小。眼下,压缩机的生产还未能跟上空调业的发展,自产加进口还缺口几百万台。相对空调而言,压缩机的生产技术除要求高外,资金投入较大,上马一条生产线起码要15亿元,是上马一个空调厂的10倍。目前,国内压缩机厂家大多采取与国外联合的方式,自己的研发能力还很弱。在这种情况下,压缩机厂掌握着较大的市场主动权,压缩机价格不降,空调价格就难以降下来。
业内人士认为,空调产品售后的安装、保养、维修等需要庞大的专业队伍,费用支出很大。在杭州,安装一台空调需200元左右。知名的空调厂家都得供养一大群维修人员,“海尔”空调在杭州市区有500名维修人员,“美的”在全省有300多个维修网点。再摊上高昂的广告费用,一台空调的利润所剩无几。降价,对空调厂家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去年9月,乐华空调爆出1588元的款型,据说卖了3000套,赔了100万元。
目前,杭州大厦正准备向购买空调的顾客允诺:承担7月前降价风险。这实际上告诉消费者:今年夏天空调不会降价。
厂家不愿出“降价牌”
打价格战,一定会打出赔本的价,为了抢市场,大出血也得卖。可是,僵持着的空调厂商似乎还没落到这份上。
据报载,近日“国美”、“苏宁”等国内最大的家电经销商凭着强大的经销实力打出了降价的旗帜。“苏宁”在南京打出的降价幅度极为诱人:降价35%,一时门庭若市。但是,一些空调厂家极为恼怒,早在“国美”降价10%之时,“海尔”就声明不参与降价,另一些市场份额较大的空调品牌也出来声明:“下不为例”。此后某空调厂家邀请同行赴京研讨降低空调高利润的问题,意欲掀起价格大战,结果赴约的三四个厂家连呼上当。
有经销商认为,南京的空调价格本来就偏高,根据家电业内约定的地区间不得串货的规矩,浙江不会出现南京那样的情形。
尽管降价还在人们的期盼之中,天气还没有太热,但杭州的空调却已经卖得很火。三月份按惯例是空调销售淡季,杭州百货大楼空调销售额却比上年同期涨了40%,海尔、美的等知名品牌增了一半。杭州大厦一季度空调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4月份在装修高峰的影响下,空调卖得更旺了。由此可见,消费者并不见得一定要等到降价再买。
降价作为营销策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任何企业都不得不考虑用价格手段来取宠消费者。于是,空调价格标签下总会再挂一个较低价格的标签,看起来降了不少,精明的消费者仔细一比较,就会发现那也许仍是去年某时段的价格,实际上等于没降。有的经销商还坦言,某些降价的机型其实是淘汰产品。
从杭州大厦和百货大楼的销量看,不论是总量还是增量,都是名牌产品占的份额大。这些已经打响品牌的厂家,降价要冒失去部分目标消费群的风险,所以大多是用送促销品来应对:买空调送电话机、送食用油、送小家电、送电费……,价值一般在100元到200元之间。新进入的品牌,则多数以低价格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对新品牌来说,一旦降价招失灵,市场风险无法预计。
薄利多销,谁都明白,可是在空调这一家电“贵族”面前,降幅与销量并没有呈现想象中的正比关系,谁会不顾一切先跳水?
竞争的手段不仅是降价
据有关部门调查,去年我省城镇居民每百户空调拥有量近60台,高收入家庭每百户已超过115台。装了一台空调的,不少等着买第二台、第三台。乍看起来,空调的市场空间很大,但空调供大于销也是个现实问题。据业内人士估计,今年全国空调器生产能力在2000万套以上,而预期销售量不过1500万套,于是许多人预期空调要降价。
降价因竞争而生,但竞争却不一定必然导致降价。前阵子,某空调在北京“开膛破肚”,还有一知名空调在商场上称重“论斤卖”,虽说有些让人看不懂,可确实是变着法子标榜自己的品质。这是一种竞争。
空调靠天气吃饭。笔者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空调厂都会购买中央或地方气象台天气预报的有关数据,有的厂家甚至按旬、按月购买。掌握气温的变化,可以预期某日、某周、某月的购买量的变化,厂家的生产计划和相应的采购任务才能相应调整。这也是一种竞争。
谈概念、谈健康、谈流行的空调无时无刻不在进入人们的大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压缩机成为限制空调价格竞争进一步深入的瓶颈。压缩机和其他配件与空调的供求失衡,既是目前空调整机难以降价的重要障碍,也是空调整机降价的重要缺口。一旦配件竞争加剧引起价格下降,整机降价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但目前似乎看不到这种迹象,因而空调降价的可能性也就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