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亿:实现我国建筑节能目标的技术路线图

2012年04月01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的鼎力支持下,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及中国城科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于2012年3月29日至3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在29日下午的综合论坛上做了题为“中国建筑节能的技术路线”的报告,他对我国从2000年到2010间建筑能耗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建筑总能耗从2010年的2.89亿tce,增长到2010年的6.77亿tce,超过了2倍,建筑面积从277亿㎡增长到453亿㎡,大量新建建筑落成,2000年后建成的建筑占已有建筑的40%。而生物质能使用量从2000年的2.43亿tce,下降到2010年的1.39亿tce,在建筑总能耗中比例从46%下降到17%。

从中国、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建筑能耗来分析,2008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占世界总能耗的17.3%,美国占20.2%,日本占4.5%等,中国的人均0.45tre远不及美国人均的4.7tce。

在报告中,江院士指出了中国建筑用能的“红线”,我国目前用能分布是工业占有70%,交通占有10%,建筑占有20%。维持工业用能在目前基础上增长不超过20%,交通用能在目前基础上增长不超过30%,剩下的建筑用能只能在10亿吨以内,如果能做到8亿吨,可以更好地支持工业和经济发展。得出了结论是从全球人均建筑用能看,中国建筑用能的上限为11亿tce,从我国可以得到的能源来看,中国建筑用能上限为10亿tce。

江院士对实现我国建筑节能目标的技术路线图进行重点的阐述和分析,他说,目前建筑运行商品能耗总量为6.77亿吨,希望未来不要超过8.4亿吨。

为实现这个目标,北方城镇采暖要使用高效的热源,如工业余热和热电联产技术,进行供热改革以及末端调节。农村建筑用能方面,应该发展新的能源系统,采取建筑形式保温方式等。商业建筑与公共建筑系统方面,应新型空调的优化运行,建筑设计理念方面革新。

他对北方城镇采暖节能进行了规划,目标应该是热电联产占热源的50%,工业余热占热源的30%,其他占热源的20%。另外,通过改善保温,降低采暖需热量,关键技术有改善外墙保温等。通过落实热改,消除过热的现象,目标把由于调节不当造成的过热损失控制在15%以内,在实现的途径方面,主要通过增加末端调节装置,使得房间温度可以调节,通过改变收费计量方式,激励使用者自觉调节等。应该大幅度提高热源效率,关键的技术有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产供热方式,可以提高30%-50%,燃气锅炉的排烟的冷凝回收,可以提高10%-15%,以及各类工业低品位余热作为集中供热热源。他指出,实现北方供热节能目标的前提条件在于机制和体制的改革、供热末端的改革、设计标准的改革等。

对于城镇住宅的节能,倡导引导绿色健康生活的方式,控制目标是在满足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维持其用能量为目前的水平,实现的途径在于提倡和维持节能型生活方式,反对“全时间、全空间”、“恒温恒湿”,提倡“部分时间、部分空间”、“随外界气候适当波动,营造室内环境。发展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建筑形式,反对那些标榜为“先进”、“节能”、“高技术”,而全封闭、不可开窗、采用中央空调的住宅建筑形式,大力发展可以开窗,可以有效的自然通风的住宅建筑形式,尽可能发展各类被动式调节室内环境的技术手段等。

在提到农村建筑用能时,他指出“农村建筑用能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包括生物质能,目前农村建筑单位面积用能已超过同气候带的城镇住宅用能,但目前建筑提供的服务水平远低于城镇住宅,假设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按照目前模式发展,未来有可能达到3-4亿吨标煤,将严重突破我国建筑用能底线。他建议新农村建设,在北方地区应发展“无煤村”,南方发展“生态村”,并从技术途径上进行了阐述。

最后,江亿院士总结说,建筑用能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应从国家能源总体规划出发,实行“顶层设计,总量控制”;从我国建筑用能特点出发,结合我国城镇化发展大背景,具体落实各类建筑用能目标,实现不同于发达国家、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节能!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