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高冷”产业站上新风口
【中国制冷网】6月25日,全国第一家冷链学会——江苏省冷链学会在南京成立,会员企业包含韩威制冷、海尔集团物流板块、日日顺物流、中铁物流集团、镇江飞驰汽车集团等相关物流企业,是一个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专业行业学会。前不久,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部署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发展,以保障生鲜农产品和食品消费安全。冷链物流堪称物流界的“珠穆朗玛峰地带”,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加大监管力度,城镇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生鲜品的需求不断提升,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凸显。
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支持下,冷链物流产业蕴含机遇,冷链物流需求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未来五年,冷链物流市场将以20%以上的年复合增速发展,到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700亿元。毫无疑问,冷链物流正在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热门产业。
需求激增将冷链物流推向风口
市场需求被激发,是推动冷链物流行业攀升至产业风口的主要因素。
记者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了解到,冷链物流是生鲜商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但因为起步较晚、桎梏太多、投资巨大,国内的冷链物流行业整体发展速度缓慢,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在20%上下,而美、日则分别达到90%、98%。我国物流损腐率超过10%,国际水平则在5%上下。
仅仅从国内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就可窥豹一斑。
我国是农业大国,果蔬产业在国内仅次于粮食,其种植面积已占世界果品种植面积的18%,果品年产量占世界果品总产量的13%,蔬菜种植面积占世界蔬菜种植面积的35%,蔬菜年产量占世界蔬菜总产量的40%。
但是如此诱人的“花”并没能结出可人的“果”。因为国内果蔬产业基础薄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采收设施落后,尤其是果蔬流通环节没能做好“温控”,果蔬采后腐损严重。据有关部门的估算,国内每年果品腐损近1200万吨、蔬菜1.3亿吨,按每公斤1元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而冷链物流跟不上也直接导致国内果蔬出口价格因质量问题明显低于进口价格,使我国在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处于劣势。
国内的冷库建设尽管速度非常快,2016年国内冷库总容量已经超过1亿立方米,可存储近5000万吨商品,但功能较为单一,与成熟健全市场相比相去甚远。总体而言,国内的冷库缺口依然很大。
差距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机遇。据专门研究和考察全球冷藏食品供应链市场的一些美国专家估计,2017年,国内食品年供应量总额大约在6500亿美元,到2020年将超过800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在19%。纵使仅按综合冷链流通率20%计算,仅食品冷链物流一项就会超过万亿元。
此外,生鲜电商的发展也对冷链物流行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的数据,2015年我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560亿元,并将在2017年突破1000亿元。而在餐饮外卖、食材配送、生鲜社区、超市便利店等领域,O2O业务更是发展得如火如荼,这对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持续壮大的经济发展规模、庞大的市场和对生鲜商品的旺盛需求,势必会把整个冷链物流行业推到风口上。
政策落地催动行业迅猛发展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离不开政策的推动。
记者为此梳理了近几年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年-2020年)》。《规划》指出,要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南菜北运”和大宗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建设,形成重点品种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提升批发市场等重要节点的冷链设施水平,完善冷链物流网络。
2016年6月,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工作通知》,其中,将山东、河南、重庆、宁波、新疆、河北、广东、四川、青海、宁夏等10个地区列为示范省市,对相关冷链项目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同年,发改委编制的《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交通物流企业,规划建设危险品、冷链等专业化物流设施设备,完善冷链运输服务规范,实现全程不断链。
此外,国务院出台的《“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中,也明确鼓励建设低耗节能型冷库,切实解决好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配送难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透露,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正在制定“十三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不久将出台。
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冷链物流?因为它事关食品安全。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相关人士表示,要提升国民生活品质、保障食品安全,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就必须要迈入新的高度。以前人们谈论食品安全,往往只关注生产环节以及终端零售,而物流环节常被忽略。
随着政策的快速落地以及市场需求提升,冷链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上升到智能化、一体化服务等领域,形成多元化的综合型配送系统,未来,从事低温仓储、干线运输以及城市配送等综合业务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双重驱动 各地冷链物流建设如火如荼
在市场与政策的双重推动下,目前多地冷链物流建设开始进入快车道。
记者从刚刚发布的《广东省冷链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了解到,广东将推动解决冷链物流发展“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和“断链”等问题,构建全辐射、多层级的冷链物流网络。到2020年,全省综合冷链流通率达到25%,冷藏运输率达到55%,流通环节损耗率下降10%左右;全省冷库容量达到450万吨,冷链运输车辆达到15000辆,预冷保鲜比例达到30%;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培育和认定冷链物流示范园区25个,冷链物流示范企业50个。
记者从广西省商务厅了解到,广西冷链物流设施初具规模,各类冷冻、气调库容量约76万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均建有千吨以上规模冷库;冷链物流网络初步形成,湘桂铁路、桂海高速公路、“南菜北运”专线、沿海海运线路、空运线路等共同组成冷链物流线路及较健全的冷链物流节点;冷链物流比例不断提高,水产品、肉类、果蔬的冷链物流比例分别达到64.3%、25.4%和10.3%。
据介绍,广西未来三年拟建冷链物流项目68个,到2020年全区冷库总容量将超100万吨。
“十三五”期,福建省冷链物流发展将突出区域特色,重点在福州港、厦门港、湄州湾港、新泉州港等沿海港口以及具备海陆联运条件的晋江陆地港等,布局建设一批港口低温物流中转基地,满足进出口岸肉类及海鲜、水果等商品中转、分拨需求。
据悉,江苏从“高标准小康”要求出发,围绕江苏生鲜农产品电商直销平台的建设,推进冷链物流的标准化、一体化建设。同时,依托沿江沿海港口,重点在南京港、连云港、南通港、镇江港、太仓港、张家港、大丰港等港口布局一批港口冷链物流平台区。
并且,众多农业企业、物流企业、零售企业、电商企业也积极进军冷链物流领域。
作为冷链运输行业的领头羊,顺丰快递在冷链运输方面深耕多年,不仅拥有更为专业的运输线路,而且凭借着更高时效性收获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优良口碑。
湖北潜江作为中国小龙虾之乡,是顺丰快递多年以来的合作伙伴。从2014年起,顺丰快递开始引导潜江当地小龙虾养殖户涉及电商行业,几年来,顺丰快递所运输的潜江小龙虾创造了价值上亿元的“虾经济”。顺丰速运鄂西区总经理陈建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小龙虾销售旺季期间,顺丰以自身快捷、高效的冷链服务模式,将价值1500万元的潜江小龙虾运送到美国、法国、俄罗斯、韩国等海内外市场,销往世界各地。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正在发力冷链物流板块,把冷冻库、冷链物流的车辆和整个体系全部集中起来,成立新希望冷链物流公司。新希望还可能将冷链业务拆分出来,谋求在A股市场上市。
转型升级 破解行业发展难题
质检总局相关人士表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冷链物流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辆约有7万辆,而美国则达到20多万辆;我国冷库总量为2600多万吨,人均占有冷库容积只有美国的1/5。
显然,我国当前的冷库结构不太合理,导致功能失衡,存在肉类冷库多果蔬类冷库少、冷冻库多保鲜库少、城市冷库多农村冷库少、经营性冷库多加工类冷库少、土建式冷库多装配式冷库少、东部冷库多中西部冷库少等现象。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指出,中国冷链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在产地预冷、包装、加工等方面设施不完善,这些都是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硬伤”。大部分冷链企业服务观念比较落后,同质化竞争严重。随着移动互联网崛起,冷链物流产业蕴含机遇;企业的组织分工和业务模式存在变化空间,要求企业向供应链、宅配、零担、平台化等多个方向转型升级。
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鼓励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冷链物流发展,并给出了冷链物流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即,在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的功能和内涵创新、推动冷链物流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冷链物流产业形态和市场结构创新等方向上努力。
中冷物流总经理李景春在接受采访时说,“下一个10年,中国冷链物流高速发展的机会终于来了”。
李景春认为,整个物流行业正在快速改变,未来3-5年冷链物流将迎来高速发展机遇期,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体系的重要部分,未来在经济转型、电商新零售、消费升级等方面会有较大助力作用。
“未来的竞争格局,活得好的企业一定是具备强大冷链物流,甚至是具有深度供应链整合能力的企业。”崔忠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