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降成本 冷链物流迎政策利好
【中国制冷网】8月24日,交通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快促进冷链物流健康规范发展,保障鲜活农产品和食品流通安全,支撑产业转型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全程温控、标准规范、运行高效、安全绿色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断链”问题基本解决,全面提升冷链物流服务品质,有效保障食品流通安全。
意见中提到,要加快建设具有仓储、集配、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型冷链物流园区,加快面向农产品生产基地,特别是中西部农产品规模较大地区的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引导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完善冷链物流服务功能,合理规划园区内冷藏库、恒温库、冷冻库等设施的布局,支持标准化冷库、封闭低温装卸货台、温控理货区建设,促进制冷、温控、装卸、分拣包装等先进设备的推广应用。加快农村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完善“最先一公里”产地预冷设施。
对此,北京海航华日飞天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原对记者表示,意见的发布对物流企业是利好的,可以加速形成公司的全球化新业态,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整合,形成“商物流”新模式。
据罗兰贝格咨询公司预测,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将保持年均25%的快速增长,2017年的市场规模将达4700亿元,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但目前我国冷链腐损率较高,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0%、50%和65%左右,腐损率为15%、8%和10%左右,相比发达国家5%的水平仍较高。
近两年来,由于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物流需求越来越大,物流运输过程中的食品质量问题也成为关注焦点。虽然冷链物流发展火热,但涉及企业较少,业内人士指出,冷链物流涉及的技术水平较高,且成本很大。此前,顺丰冷运事业部医药销售总监马建聪表明,顺丰医药干线网络拥有25个中转场,开通了11条线路,投入103辆车,时效范围为2-7天。根据网上信息显示,一辆标配的冷链车售价约为5万元/辆。仅顺丰医药干线网络就投入了103辆车,由此可以预见中小型企业进入冷链市场的难度。
所以此次交通部下发的意见中也提到,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信共赢”的原则,鼓励不同类型的企业以资本、产品、信息为纽带,建立冷链物流联盟,加强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促进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升市场集中度,扭转市场主体过散、过弱的局面,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冷链业发展。
快递专家赵小敏认为,此次交通部印发的意见与4月国务院下发的意见相比更加精细化,但实质内容变化不大。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示,冷链是物流行业的下一个争夺点,但想上升到“绿色通道”层面难度较大,因为冷链业涉及到多个产业之间的利益,在高速税收划转、地税、行业税等方面也需要多加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