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家电零售渠道将面临新一轮巨变
【中国制冷网】现在来看,最近几年来,中国家电零售渠道的变化速度,远比家电技术和产品的升级迭代快的多。背后正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大量家电零售渠道商们常年直接与用户打交道,洞察用户需求和痛点,更能引领并迎合用户需求的变化。
无论是红火了20多年、众人身边的家电实体店,还是刚引爆没有几年、更受年轻人青睐的电商网购平台,其实都是用户需求主导下的产物。用户的喜好往哪里走,家电零售渠道变革风,就会往哪里吹。无论商业模式多高级、多先进,没有用户认可,一切都是空谈。
实体店、网店都面临生死挑战
最近一年多来,在中国的市场上,先是出现一轮实体店的关门歇业潮,大量实体店都纷纷改弦易张;如今又出现一轮网店的关门潮,不少垂直网店高调开张悄然消亡。
一些激进的业内人士就此提出,未来不管是线下的实体店,还是线上的电商网店,都不可能独立生存下去,都必须要学会跨界融合、抱团取暖,就是线上线下必须融为一体。
其实从苏宁到京东,甚至是阿里,早就不认为自己只是电商,或者实体店,而认为是定位于互联网时代的零售商。这一定位变化背后,正是因为大家已经看到:存在于电商,或者实体店背后的各自短板和缺陷,必须要突破和弥补。
当阿里先是掌控银泰百货、随后入股苏宁云商,今年则投资一家位于浙江的三江购物社区店,种种动作已经非常清楚地告诉所有家电零售商们,家电渠道的天一定会变,而且变的会超出想象。
同样当京东从去年开始发展县城的京东帮,今年大力拓展乡镇的京东家电专营店,以及京东服务中心,并且坚持不懈地打造自营的"仓储配送"物流体系。这并非是心血来潮,而是充分的在当前浮躁却又瞬息万变的商业体系中,找到一条自己的道路和模式。
虽然转型多年来一直身陷巨额亏损的泥潭之中,这也不能阻碍苏宁布局互联网零售商的战略目标。无论是当年张近东提出的"沃尔玛+亚马逊"模式综合体,还是当前正在探索的"一体两翼三云四端"新战略,都是希望可以找到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的引爆口。
家电渠道变革的魂在物流
当前在中国家电零售渠道上,线上与线下的抱团取暖不多,阿里入股苏宁也只是试水,还缺乏深度融合。虽然外界一直探讨京东入股国美的可能性,也只是坊间传闻。眼下的家电零售格局,更多的还是阿里天猫、京东在抢夺苏宁、国美原有的线下家电零售蛋糕。
其实对于整个家电零售体系来说,无论是线上的电商,还是线下的实体店,都已经没有任何红利可以享用,也没有任何政策可以透支,必须都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摸索并构建新的竞争手段和体系,进入自我进化。
当然家电零售巨头可以自己干。比如说,最近两年来京东与苏宁投入资金最多的,都是自有的仓储配送物流体系。京东的自营配送已经成为其最大卖点,是其优质服务闭环的最关键一环。同样苏宁之所以受到阿里的看中,也正是基于其大量的实体店,以及仓储配送能力。这些都不是靠简单的烧钱,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团队的组建。
对于大量的中小实体店来说,一没资金二没团队,就只能背靠大企业平台来进行优化转型。最近几年来,海尔与美的一直在市场上演你追我赶式的竞赛。双方还在另外一个战场上暗自较劲,那就是基于全国范围内对所有家电代理商、经销商甚至是零售商的物流体系整合。
海尔当年凭借日日顺物流赢得阿里的战略投资,也成为阿里天猫唯一的大家电物流配送商。正因其可以直接配送到村的物流服务能力;美的近年来借助安得物流的内部化转型,成为美的大物流体系的支撑平台,打通美的与所有区域经销商、直营商的仓储与物流配送。
无论是京东与苏宁的自建物流,还是海尔日日顺的平台,美的安得物流的内部化整合,投入大、周期长、牵涉面广,但却不得不干。因为家电零售的本质就是"高效流通",要想达到"高效率低成本"经营,除了流通结构要进一步扁平化、垂直化,将产品从工厂到用户家中的流通环节从过去10多次减少为几次直至1次;最关键也是核心的,必须要有一支覆盖中国城乡、张驰有力的"仓储、配送"物流体系为依托。
最终可以看出,家电零售渠道的争夺战,就是一场以仓储、配送为核心的物流战,谁的物流配送效率高、配送成本低,那么谁在零售体系的竞争优势就更强。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面向上游的规模化采购平台和能力。
可以说2017年的中国家电零售渠道的变革与较量,一定是基于大物流平台、大零售体系下的较量。正如一位家电企业负责人所说的,如果说从工厂到区域代理商的物流成本每台只有5毛,但是从城市到农村商家店里的成本就高达1块5毛。未来谁解决到镇村的"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优化,谁才是真正的商业零售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