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保角度探讨冷水机组制冷工质
设备从环保角度探讨冷水机组制冷工质胡维掘(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耗潜能ODP值和全球变暖潜能GWP值性能进行考核比较,由此提出CFC11和CFC12替代品研究进程,以及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机理和应用。
1前言在地铁空调制冷设计中选用冷水机组时,往往会出现制冷机制冷工质采用问题的争论,对含氯而无氢的CFC、含氯也含氢的HCFC和含氢而无氯的HFC等物质的热力特性、ODP值和GWP值、毒性、可燃性和稳定性等制冷技术之内涵不甚了解,甚至笼统地说:“氟利昂被禁用了”。殊不知HFC也是氟利昂,例如HFCl34a正是人类在寻觅的对象。现就空调制冷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氟利昂物质种类、它们的ODP值和GWP值性能、替代品研究和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机理和应用等作一介绍,供设计,以便选用制冷机组时对其制冷工质有一个正确估价和瞄准替代品目标。
2〈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产生和修订2.1〈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产生前奏追溯到197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莫利纳(m.j.molina)教授和罗兰(f.srowland)教授首先共同撰文指出卤代烃(即氟利昂)CmHnFxClyBirz中的氯原子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问题。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975年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于这两位教授和荷兰的鲁森(P CRUTZEN)教授,以表彰他们在大气化学特别是臭氧层的形成和分解方面研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臭氧层受破坏甚至出现空洞,危及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产生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农作物中大豆、玉米会减产等;此外还助长地球温i效应。因此当今世界上十大环境问题中的第二个问题是解决温室效应问题,第三个问题是解决臭氧层减少问题,而这二个问题都与CFC的排放问题直接有关。
2.2(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产生和修订含氯而无氢的CFC是否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曾一度有所争论,但长期以来大量科学研究和观察证实了这一点。1987年9月14日全世界36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终于在加拿大签署了关于控制破坏大气臭氧层物品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它标志着国际上第一次正式规定逐步削减CFC生产与消耗的曰程表。以后的一系列会议多次修订了〈蒙特利尔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议定书〉内容,不仅逐步扩大消耗臭氧层物质范围,即除CFC物质外而且对含氯也含氢的氟利昂HCFC也规定了限制应用日程表。至1989年5月在赫尔辛基召开国际环保会议上有80个国家同意在2000年前禁止生产和使用氯氟碳化合物。
2.3我国淘汰CFC物质进程我国政府于1991年正式宣布加人经修订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并于1993年批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和逐步淘汰〉国家方案。
3国际上对CFC及HCFC物质限制日程表要点至1995年12月在维也纳召开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会议指出:国际上对CFC及HCFC物质限制日程表要点如下:3.1关于CFC物质限制日1月1日起发达国家完全停止生产和消费;规定2010年是发展中国家(即CFC人均消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