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厂商今年最应躲开的陷阱是债务危机
危机四伏、十面埋伏?今年以来,随着家电市场的生意节节下滑,需求疲软不旺,对于很多家电厂商来说,各种挑战、危机和压力,也就随之而来。
不过,在笔者看来,今年对于所有家电厂商来说,在重重危机和困境之下,特别要注意和预防的第一风险,就是经营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而重中之重,就是防止债务危机的发生和牵连。
壹
债务危机,对于很多家电厂商来说,并不陌生。过去30多年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存在,而且让一些家电厂商陷入了破产和倒闭的死胡同之中。
今年以来,债务问题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格局之下,于家电产业则更加突出。一方面,家电下游的市场需求不旺、低迷,导致整个家电厂商出货速度下滑,从过去的涨到现在的跌,急转之下,家电厂商的资金运营能力和现金流,都面临不小冲击。
另一方面,则是过去很长时间来,家电厂商的发展驱动是大量规模、低成本的盈利模式。现在,增速放缓、需求不畅,甚至是市场下滑下,家电厂商靠什么方式来养活数以万计、千计的员工,靠什么投入产品技术创新,谋求升级迭代?
更为重要,从全球经济环境来说,20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直到8年之后,其实还没有真正反弹和回复。而且全球各大经济研究机构,对于欧美等发达体国家,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预期,都是整体下行趋势。
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家电厂家对于商家,喜欢搞"先提货后付款"的信用帐期制;同样,家电商家对于直营商和消费者来说,也经常会搞赊销。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快速抢夺市场,刺激消费,拉动增长。
其实,无论是家电厂家的"先销售后回款"帐期制,还是商家的"先安装后付款"零首付制,本质上都是引发"债务危机"的根源所在。但却不是这一轮家电厂商需要警惕的根源。因为,过去很多年吃过亏的家电厂家和商家,都开始搞"现款现货"、"先款后货"。
现在,真正应该让家电厂商警惕的债务危机,还是还是与非主业相关的:一个是持续的大手笔新项目开发和投入,特别是一些与家电产业没有关联的多元化投机,应该要警惕和避免;不少家电厂商都认为,家电行业没前景、利润越来越薄,想去搞一些更有前景、更能赚大钱的项目进行投机的,比如房地产,应当避免。
二是涉及到社会上的一些打着高回报旗号的"钱生钱生意",比如说放贷、互联网金融等等。过去一年,就出现不少区域市场上的家电经销商,想赚"快活钱"、想搞"钱生钱",将大量的家电零售流通资金,进行放贷。最终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而拖累家电零售主业的衰败。
所有家电厂商,都应该警惕的是,债务危机有一个特别大的风险,就是流动性很强,牵连性很广。往往一家家电企业现金流不畅所引发的债务性问题,往往会影响到上游的家电供应商,以及下游的家电经销商,牵涉面高达数以百计的合作商们。所以,在这一点问题上,要特别警惕和注意。
叁
纵观最近两三年的中国及全球经济,可以清楚地看到,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性下滑,其发展的规律非常简单,不是涨就是跌,中间完全没有缓冲期,也没有回旋和调整的余地。
由此这也基本奠定了中国家电产业最近两年来的市场走势:只有两季,不是旺季(涨),就是淡季(跌)。这对于所有家电厂商来说,就意味着"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由此,这进一步加大了整个家电商业零售体系的难度。
在这种背景下,家电厂商的市场操作复杂性增加。外部环境,经济下跌所引发的消费购买力减弱;内部环境,蛋糕停止增长甚至变小所引发的厂商市场抢夺激烈程度增加。虽然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家电厂商手中的现金流动性很强,甚至部分企业手握数百亿现金流却不知道干什么。
这反而凸显了传统家电产业的困境,以及债务危机的高发率。即一方面,一些家电企业很有钱,但却不知道应该干些什么;另一方面则是,众多家电厂商身陷市场下滑、利润下跌困境之中,找不到新的出路。要么是迷失不知道路在哪里,要么就是迷茫之中乱找路。这才是真正令人担心的地方。
当然,最后需要提醒所有家电厂商的是,警惕家电市场的债务危机,并不意味着就不收缩开支和投入,就要在市场开发和拓展过程中畏手畏脚、不敢投入和开发。而是说,要有的放矢,直击目标和需求。避免盲目、无序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