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基础设施滞后 我国制冷行业冷链不完善
2013年01月29 08:32:00 来源:中国制冷网
传统的“冷藏运输”定义为从生产时间和地点到销售时间和地点之间,用于易腐食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的各种冷藏工具和冷藏运输作业过程的总和。然而这个链并没有考虑从销售时间、销售地点到消费者之间搬运和贮藏环节,所以在国际化背景下重新定义“冷藏链”,就应该将终止时间、地点(销售时间和地点)予以扩大到"家庭消费"。这不仅仅是概念的变化,而是扩大了该产业的领域。
但是,目前我国因食品冷藏链不完善,加之食品经营机制上的各种因素,每年有3000万吨食品有待于从变质中拯救出来,易腐货物每年要损失十多亿元。按每一年减少十多亿损失计算,可建十二万吨以上容量的冷库,或购置机械冷藏列车1000辆,是现有铁路运输能力的1/7。因养殖种植业的大幅度发展,而保鲜及贮藏、流通措施的发展极不协调,令食品产量与损耗率是逆向进行,产量越大亏损越多。
宁波外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是从事宁波港冷藏货物国际运输的龙头企业,这些年与港口等部门积极配合建立了专业的冷冻箱堆场,同时与集装箱全程制冷运输车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各港区也设置了冷藏箱插电堆放区,并有专人值班。但总体来说,这些配套设施还是滞后。
以该公司的实际情况为例,冷藏运输基础设施的这种滞后性就明显地表现在:首先,由于目前港口附近没有专业的保税监管物流冷库和专业的口岸单位查验堆场,造成了进口的冷藏货物无法及时卸出,需要支付高昂的滞箱费和插电费等成本。没有保温洁净的场地查验也直接使货物受损,而且有些商品如水果还不允许从宁波港进口。其二,宁波现有的保温或制冷的箱式车不足,对小吨位的配送能力远远跟不上。另外,与之配套的保温式铁路车厢更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