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炜:我是一个老兵
“我是中国暖通制冷行业的一个老兵。”吴元炜经常这样与人介绍自己。他不喜欢别人称呼他“教授”,也不喜欢别人称呼他“院长”,他只喜欢“老师”的头衔。1957研究生毕业后,他就开始了投身大半辈子的暖通制冷生涯。至今,他从事暖通行业已整整五十年了。他是暖通制冷行业里的活动家。在学术活动、社会活动、企业活动等众多活动现场我们总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所以在行业里,大家都尊称他为教授、行业专家、权威、泰斗。而这些,对他来说,都不重要。
1935年,吴元炜出生在常州武进,1948年高中考入当时的省重点——苏州中学,1951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暖通专业,1957研究生毕业,开始暖通制冷生涯。他的从业经历并不复杂,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和搞科研,1962年到1965年在北京从事净化方面工作,1965年回到哈尔滨在哈尔滨空调机厂,研究新产品,并在当时实现了利用冷凝热做二次加热这样的流程,这个原理后来被运用到调温除湿机中。1972年后一直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从事研究及管理,曾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院总工程师、副院长,现任顾问总工。
他在行业里是专家、是权威,也有着很高的威望,可是谁见到他,哪怕是第一次见到也会充满了亲切,而不是威严,在很多人看来,和吴老打交道是一件快乐而又简单的事情,因为他就是一个简单而快乐的人。他和蔼、健谈,脸上总带着笑容,对任何事他都抱着平和、乐观的心态,只要是与行业有关的事,他都非常关心。谈到行业,他总是滔滔不绝,不断有新的想法提出,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总是积极地为其出谋划策,与他一番交流之后总会有不少的收获。
50年的历程,50年的风雨,吴老,这位行业的“老兵”也见证了中国暖通制冷行业发展的50年。50年,他的青春年华都奉献在了工作上,50年,他也早已两鬓斑白,50年,他数不清走过了多少企业,50年,真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行业,对于吴老都是这样。
平和、乐观、感恩
吴老对自己的人生总结为六个字“平和、乐观、感恩”。
谈及从业五十年的感悟时吴老说:“这五十年,我是随着时代一起前进,没有落伍,所有活动我都积极参与,没有消极旁观。所有的工作都有一个工作目标,都需要寻求解决方案。我搞研究肯定要找条路解决问题,搞管理也要找个模式。一件事如果交给我来做,就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不去想别的事,只管做最好我自己。”凡事不报以太高的期望,凡事也不过分悲观失望,一切随缘,不论结果如何,只要自己努力就行了,不论成功与失败,只要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能够有所收获就行了。吴老正是以这样一颗平和的心,让自己免于患得患失。因为有平和的心态,对于名利他看得很淡,因而在对他的众多尊称里,他独爱“吴老师”这个最为朴实的称呼。
提到乐观,吴老说:“我对什么事都不悲观,向来是乐呵呵的。虽然有的时候也发脾气,但我对什么事情都很有信心,只要相信我们国家以后会越来越好,这样再困难的事情也就不怕了。”乐观给吴老带来的是自信,以及对行业、对国家的信心。这使得他能在国际交流中自信地谈论中国暖通行业的发展,把能够代表我国行业水平的东西展示给国际同行,不让外人小瞧中国。
吴老十岁父亲就去世了,亲戚的资助让他可以无忧地完成学业。对于读研,他也归结于老师对他的培养。因而他一直觉得能走到今天许多人都给予了他帮助。对此他一直心存感恩,用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件事,服务于他人,用宽容大度、尽职尽责、勤勉工作来证明一切,积极主动地面对现实。
最宝贵的财富
吴老从1977年开始参加情报网的筹备工作,成立专业委员会开始,就一直在组织全国性的学会活动,到今年正好是三十年。在组织活动的同时,他认识了很多层面上的人,并且与他们成为了朋友。同时,多年来吴老也一直积极开展着与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的交流和合作活动,与众多的外国专家结下了情谊。
对于多年来一直从事暖通行业的活动组织工作的原因,吴老归结于自己的乐于交朋友的性格以及对企业的感情。
他说:“这么多年来,我并不是纯做技术,对企业我也比较关心。因为从1965年到1969年我有四年的时间在哈尔滨空调厂搞新产品,对企业的感情很深,知道企业的艰辛,知道企业的观念。另一方面,也跟我个人乐于交友有关。就因为这样,他们也会跟我聊许多问题,对于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我总留心记下,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这也是为什么我能了解他们,他们愿意跟我聊的原因。”
对于乐于交友,吴老给我们举了个例子:1983年日本团过来交流,他认识两个权威专家,算是日本空调的创始人,一直到现在为止,他们还在年年通贺卡,已经有二十几年了。他说:“这就是互相之间的一种情感联系。朋友是我从业五十年来积累的最宝贵的财富。”
见过吴老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爱交友,健谈的人。还记第一次采访吴老时,去的路上我感到有点紧张,在心里不断揣摩着采访提纲就怕到时候不知如何采访,做出来的内容不够丰富,可是几句聊下来以后就发现吴老很健谈,不但顺利完成采访的内容还聊了很多他的想法。
暖通行业里的老兵
多年来,吴老一直活跃在暖通行业里,是一位活动家。先后组织筹建“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暖通空调及净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43)、“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等并在其兼任职务。参与中国与加拿大政府间合作项目“中国建筑节能”,被任命为中方项目经理。兼任全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第八届顾问团顾问、《西部制冷空调与暖通》杂志顾问、“制冷学报”、“建筑科学”主编等。
从1978年成立第一届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的分会委员会以来,吴老就一直担任主任委员。近三十年来,他积极培育和发展“全国暖通空调学术年会”,并使其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质量和水平越来越高,如今两年一次的暖通年会已成为中国的暖通空调制冷行业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权威的学术会议。
今年第22届国际制冷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是国际制冷学会第一次在亚洲、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此类大会。吴老为筹备此次大会积极建言献策,亲自下企业,去大学,为大会的经费筹备和论文的报送工作等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为大会的圆满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行业专家,吴老一直关注着行业的发展。时至今日,他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大有老兵退伍不退色的精神,对于行业的关注没有一丝减退,依然为推动行业的发展,辛苦奔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或许也是我们能在众多与行业有关的活动中看到他活跃身影的原因。
七十多岁的吴老依旧在全国各地奔走于各个行业活动之中。今年十月底在湖南召开的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委员会第2届技术交流大会上有他的身影,仅在几天后十一月初,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浙江出席了中国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十一月底,他又到了西屋康达十五周年庆典的活动现场。他是众多大型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劳心劳力,他也是企业活动必邀的坐上嘉宾,因为他了解行业,是业内的权威。对于行业的发展他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每次见到他,他总会带来一些新的想法和观点。
谈到现在的行业,他说:“到现在我们需要很深地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走中国特色之路,中国的人口世界第一,但人均资源却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下。在这种情况下,朝前发展,照搬照抄哪一个都不行,但我们还要发展,还要改善,那就得想出一条路——中国特色之路。我们要在我们的能源结构上来思考行业发展的问题。第一要适度消费,第二要想办法高效地消费。走中国特色之路就是要掌握核心部件的技术,压缩机、换热器技术、还有一些控制的技术。现在压缩机我们还没有;系统还是运用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系统。要改变这种情况领头的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大队伍的培训。我现在就在鼓动一些企业家琢磨,怎么样来合作共赢,依靠一家肯定不行,几家不同产品,捆在一起,不改字号,而是按同一理念,明确打中国品牌,来创出领先他人的产品。当然中国品牌的创立要有一个培育过程。”谈到此,吴老下意识的看着窗外的远方,他深知未来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