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新风行业面临的新挑战
一位多年从事新风系统研究的工程师告诉笔者,为了平衡建筑节能与通风的矛盾,新风系统业内早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适时、适量通风,即在通风的环境中,有人的时候系统工作,没人的时候不工作;人少的时候少通风,人多的时候多通风。“这种系统在技术层面已不存在瓶颈了。”而一个开发高端项目的房企销售人员表示,之前向购房者宣传新风系统,他们并不买账,觉得是多此一举;如今则是购房者主动要求项目中配备新风系统。
究其原因,与近两年由于装修甲醛超标引发白血病、呼吸系统疾病大增有关。据2012年年底发布的一份《城市百户新居室内环境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四成多新装修房屋污染物超标,其中检测不达标主要是由于甲醛超标引起的。
随着甲醛危害被普遍认知,新风系统由此获得了发展契机。但也有业内人士提醒,在市场扩容背景下,如何在利益驱使下控制质量,如何平衡建筑节能与通风的矛盾,将是新风行业接下来面临的挑战。
市场规模预计几千亿元
新风系统作为空气置换的一套系统,被大家广泛接受是在2003年的“非典”时期。它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将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处理送到室内,然后将室内的污染空气排向室外。
据统计,目前新风系统在欧美家庭的普及率已经高达96.56%。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该行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达到2.7%。同时,在国外新风系统产品代理行业平均利润率为49%,盈利水平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在未来几年内,新风系统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1997年其全球销售额为125亿美元,2004年突破320亿美元,2008年达到760亿美元。
尽管全球市场在飞速发展,但目前中国该行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智超在2005年曾做过关于新风系统的调研课题,当时国内只有几家企业在做新风系统,产业规模还不到1000万元。
但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关注,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风系统在中国将拥有巨大且潜力无穷的市场。
据近期公布的《中国新风系统消费调查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国外已经普及的新风系统在中国现在已经处于市场导入的最佳时机。据预测,国内新风系统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几千亿元,新风系统在民用市场潜力至少在1.68亿台以上。在今后5年内,新风系统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也将达到1.5%左右。标准正在完善
在新风行业迎来快速发展之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文林峰直言该行业现在鱼龙混杂。“我们做秦皇岛一个被动房试点项目时,在全国找不到一套让德国专家满意的新风系统,最后请国内一家新风企业专门为项目研发了一套系统。”对于行业发展乱象,一位新风系统企业负责人表示,其实新风与通风是有区别的,针对新风系统的室内空气质量国家是有标准的,比如二氧化碳、甲醛、PM2.5、细菌和湿度这五项指标的要求。“新风厂家应该争取达到这些标准,而不是仅仅将达到新风量作为合格的条件。”王智超介绍,在我国,新风系统产品原来主要用于卫生间的通风,最常见的就是排气扇,现在则早已升级了,而且也不只限于卫生间用了,所以目前此类产品的标准修编一般都将“卫生间”3个字去掉。
“目前,正在报批的《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中对通风做了有针对性的规定,要求有具体的换气次数测量方法、模拟分析等,该标准今年将会通过审批正式实施。另外,《新风系统的标准图集》也正在编制。这样一来,新风体系的规范、标准差不多就齐备了。”王智超透露。
平衡节能与健康
此外,说起新风系统,又不得不面对通风与建筑节能这一对尖锐的矛盾。开发商在做新风系统通风换气次数的时候也很纠结,“标准定得高了浪费资源,低了环境效果不好”。
对此难题,一位多年从事新风系统研究的工程师告诉笔者,为了平衡建筑节能与通风的矛盾,新风系统业内曾提出这样一个概念——适时、适量通风,即在通风的环境中,有人的时候系统工作,没人的时候不工作;人少的时候少通风,人多的时候多通风。其表示,“这种系统在技术层面已不存在瓶颈了。”
文林峰也认为这是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她指出,新风系统不是高耗能产品,根据在秦皇岛被动房所做的试验,所有的设备都关闭,只让新风系统对流,一个晚上只消耗一度电,但这需要在系统设计上下功夫,做到科学合理。“这个行业需要既节电又好用的产品,这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另外,结合健康住宅的相关规范要求,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仲继寿提出建议:新风系统的企业可以开发出一些不同模块的产品,比如第一个模块是去除空气中大颗粒物的,第二个模块是去除PM2.5颗粒物。然后根据室外空气污染情况,室外PM2.5值高时就启用第二个模块,室外空气质量好时就启用第一个模块。“这样便于操作,也能实现节能性与功能性的不同需求,希望新风厂家勇于尝试。”(来源:中国房地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