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珍蔡惟慈鼓励陕鼓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2005年08月23 14:10:00 来源:制冷快报
8月4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执行副会长蔡惟慈一行到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考察。他们参观了陕鼓展厅、总装车间、数控叶片加工中心和试验室,仔细观看了陕鼓主导产品轴流压缩机叶片及能量回收透平装置,对陕鼓的发展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陕鼓展厅,陕鼓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印建安向于珍详细介绍了陕鼓集团的概况。当于珍、蔡惟慈了解到陕鼓主导产品轴流压缩机和能量回收透平装置目前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5%时,十分高兴。于珍说,以陕鼓自身的发展条件和实力,陕鼓产品定位准确,基础管理扎实,发展思路清晰,企业前景光明。

谈到陕鼓今后的发展时,于珍说,企业要发展就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还要研究世界各国制造业发展的状况,积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缩短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使陕鼓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流企业。

当前,陕鼓根据国内外同行及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情况,提出了两个发展目标:从出售单一产品向出售透平成套机组问题解决方案和出售系统服务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是陕鼓走出传统的制造业发展模式,进入现代化制造业发展模式的根本途径。为了早日实现打造世界一流透平强企的目标,陕鼓正在向着两个目标迈进。

蔡惟慈说,他已经是第三次到陕鼓考察了。第一次是1976年,陕鼓正处于三线建设时期,第二次到陕鼓是2002年,那时陕鼓已经踏上了腾飞之路。这次到陕鼓感触很深,陕鼓是一个既有悠久历史,又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企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陕鼓在风机行业"五大鼓"中名不见经传。那时,只要提起风机行业的排头兵,大家都公认是沈鼓。尽管国家在"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间都给沈鼓输了很多"血液",可现在无论是从产值总量、销售收入,还是从效益上讲,陕鼓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名,这当中也凝聚了几代陕鼓人的心血和汗水。据了解,陕鼓2005年的目标是工业总产值25亿元,利税总额5.3亿元,利润总额3.5亿元。今年1~7月,陕鼓实现工业总产值13.13亿元,销售收入11.47亿元,利润1.94亿元,利税2.85亿元。

众所周知,在轴流压缩机领域,苏尔寿的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陕鼓自从引进技术后,在技术进步上始终保持与苏尔寿同步,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产量上,陕鼓也已经超过了苏尔寿年产39台压缩机的最高纪录。据了解,陕鼓去年产轴流压缩机83台。可以说,陕鼓在轴流压缩机和能量回收透平装置领域,在国内市场已具有垄断性优势,走在同行业前头。尤其在抵挡外资方面,陕鼓在轴流压缩机领域几乎把国外品牌挡在了国门之外。由此看来,陕鼓不仅在国内,在国际轴流压缩机领域里也是当之无愧的排头兵。

蔡惟慈指出,尽管陕鼓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这仅仅是开始,远还没有做到高枕无忧的地步。也许陕鼓在行业里、在转变观念上、在管理理念上都领先同行业一步,但是与中国装备制造业肩负的重任相比,与机械制造业行业中的佼佼者相比,还要再接再厉。

过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也一直在研究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也提出过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怎样才能实现由过去的直接制造向为用户提供完全解决方案转变,如何能通过依靠的品牌、服务创造出更高的价值。蔡惟慈说:"我曾经考察过国外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制造能力上都比不上我国的东方、上海、哈尔滨三大动力,但产值却远远超过三大动力。"据了解,他们的利润来源有60%~70%是靠为用户提供完全解决方案创造的价值。

陕鼓在这方面不但已经有足够的认识,而且还非常具有前瞻性,并且已经开始了一些颇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但目前国内多数制造业还缺乏这种认识。如今,陕鼓在与国际接轨方面做得非常好,确实让人们看到了陕鼓今后的希望。尤其是陕鼓提出的装备制造业怎样提升核心竞争,如何扩大发展空间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同时,也希望陕鼓在培育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的方面,能够总结出更加成熟的经验。

蔡惟慈最后说,现在,虽然从产值总量上来看,陕鼓已经超过了沈鼓,但从综合实力上讲,陕鼓还并不一定能够超过沈鼓。沈鼓有沈鼓的优势,在这方面,要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如果每一个排头兵企业都能像陕鼓那样能产生一些新鲜的经验,那么,这个行业就有希望了。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