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成本压力化解术

2007年09月15 00:00:00 来源:制冷快报

第一招:直接涨价

代表企业:可口可乐、双汇

从5月17日开始,可口可乐旗下所有碳酸饮料的零售价有所上调。记者从一位可口可乐销售人员处获悉,此次价格调整将是全国范围内的,产品涉及可口可乐、雪碧和芬达。涨价幅度平均为8%。两乐对涨价的回应如出一辙:当生产成本发生变化时,厂家可根据当地的成本情况来调整产品的出厂价格。

双汇等肉类加工企业已经四次对渠道涨价,代理商也在承受上游厂商和终端消费者对涨价节奏不一致带来的挤压:“终端客户很难接受价格快速上涨。我正在看利用目前总代理的渠道可不可以卖一些其他产品。”

第二招:压缩产业链前端

代表企业:牛奶企业

“短期内大家都感受到了原奶价格的上涨。”伊利集团总裁助理张剑秋承认,目前伊利还有承担价格上涨的空间,因此,“还没有提高终端价格的计划。”张剑秋认为,这一轮价格上涨的导火索是由于奶农所使用的饲料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涨。

曾为光明、蒙牛等知名奶业品牌进行过营销策划的上海壹言商务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汤志庆透露:“实际上,在奶业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涨价就是找死,企业压缩成本的办法只有通过长期合同来压低奶农的供奶价格。”由于伊利、蒙牛等企业通常在每年的年初便开始向奶农展开大批量订购,“利用大量购买的优势,买方可以大量缩减牛奶的成本,降低牛奶价格。

第三招:进入期货市场

代表企业:大豆类消费型企业(以大豆为主要原材料)

大豆期货分析师王晨最近成了食用油生产企业的“宠儿”,每天早上9点,王晨都要分别接听企业的咨询电话,“他们很关心现在是否需要买进大豆,因为大家普遍预测,未来大豆的价格还会上涨。所以大家都希望在大豆价格震荡的间隙买进大豆。”

通过期货或者大批量购进的模式,来削减成本上涨的风险,也已经成为食品生产企业规避风险的途径之一。

王晨说:“国内许多大型食用油企业都设有自己的期货部门。这些部门普遍设立在2001年后,因为2001年出现过类似的原料价格上涨,为了规避风险,大家都觉得期货交易很重要。”

据透露,参与期货交易的企业包括“金龙鱼”、九三油脂等品牌紧密相关的上游加工企业。

“有的企业提前购买大豆期货,一笔交易就可以节省3000万元。”王晨透露,几个月前,大豆的价格每千克要1.2元,现在已经是1.5元,而一笔交易通常是十几万吨的规模。2006年末,摩根大通发表评论称:“鉴于中、印两国的农产品需求持续大幅增长,农产品市场将进入长期牛市阶段。

第四招:变小包装,变相涨价

代表企业:饮料、牛奶企业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消费者对终端价格上涨的感觉非常明显,一些饮料和奶业公司正在秘密筹划缩小包装,而不改变价格。“一些大品牌的奶品包装已经从125克缩小到了120克。”据了解,在上海,已经出现了换“装”后的奶品。

第五招:价格不升反降,突袭市场份额

代表企业:跨国啤酒企业

选择有一定利润让渡空间的罐装新产品,在夏季这个销售旺季到来之时,耍一招回马枪,强占中低端市场。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