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空调市场什么表现?
今年上半年,由于气温迟迟不升,加上房地产形势的影响,国内部分中心城市空调销售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与此同时,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空调企业产能总量已达7500万台。在产能急剧扩张与市场需求稳定的环境下,2005年下半年中国空调市场品牌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空调业进入行业整合的关键时期。 品牌第一提及率更集中
提到空调品牌,城市消费者对格力、海尔、美的、科龙、海信、LG、奥克斯、格兰仕等几个品牌印象比较深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15个中心城市空调消费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格力品牌的第一提及率最高,为18.6%,其中前四个品牌的第一提及率总和达到60.9%,空调品牌第一提及率进一步集中。过往的研究表明,第一提及与消费者购买的首选品牌有较大的正比关系。
2005年,国内空调业将形成8~10家品牌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未来两年将进一步减少。据了解,2000年中国空调品牌大约有400家;而2003年下降到140家左右,淘汰率在30%;2004年,市场主要活跃品牌仅保持在50家左右,淘汰率在60%左右,而2004年市场前4名的集中度高达51.9%,比2003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2005年这一趋势将进一步集中。
价值回归需遏制产能
迄今为止,空调总体产能突破8000万台,较2004年增长了近1500万台,增长比例23%。在产能不断扩张的同时,空调产量也保持了高速增长,2000年到2004年间,空调产量年均增长率维持在30%以上。
在国内空调需求规模稳定增长的状况下,空调产能的急剧扩张,导致产能的严重过剩,是目前国内空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根源,对整个空调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产能过剩已成为国内空调市场价格提升的直接阻力,引导空调产品的价值回归,必须首先遏制产能的扩张。
能效比仅仅是准入门槛
今年3月1日开始,所有上市销售的空调必须达到国家能效新标准规定的最低等级,即能效比最低2.6,高能效已经成为空调上市门槛。但达到新能效标准只是获得了最基本的市场准入资格,能否在决赛中最终胜出却无法定论。企业需要在节能技术研发方面不断提高,以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
中国空调行业除了依靠规模及产业链优势外,必须在技术有所突破,依靠规模及产业链优势,尤其是空调产品的核心技术提升能效。
节能是共同诉求
节能,可以说是2005年整个空调业的共同诉求。2004年,整个市场和社会对节能问题的高度关注,极大地培养了消费者的能源节约意识,加之空调本身就是耗能大户,节能渐渐成为消费者选择空调产品的首要关注因素,直流变频空调成为高端市场主角。
国家发改委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何炳光表示,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空调作为耗电大户,推广节能产品责无旁贷。业内专家指出,变频空调节能水准很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变频空调取代定频空调将是大势所趋。
相关链接
空调销售旺季到来库存机开道,新能效比空调是“重头戏”
近一周的高温天气促使深圳的空调销售直线上升,各家电商场近一周的空调销售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0%至90%不等。记者同时了解到,卖场作为空调销售的前沿阵地,面对新能效比的正式实施,表现出的姿态几乎都是库存空调、新能效比空调两头兼顾。
库存机特价促销新能效比空调成重点
据国美电器负责人介绍,由于国美开展了空调直通车、返现、团购打折等多项活动,再加上天气好转,上周末空调销售增幅很大,格力、海尔、LG、松下等一线品牌卖得非常好,特别是小1匹和1匹,价格在1000~2000元的主力机型旺销。
该负责人还透露,对于部分库存机,国美会在这段时间以最优惠的价格进行促销。未达到新标准的库存机就如“开胃菜”,会以价格极诱人的特价机或促销机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为空调旺销鸣锣开道;而新能效比空调则是“重头戏”,是卖场力推的产品,毕竟新能效比产品是现在的主力产品,无论对环保还是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值得倡导的。
专家提醒:警惕高能效比空调陷阱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虽然空调强推新能效比,但也有一些空调企业打着能效比的牌子,推出所谓能效比在6~7之间的“超高能效比”空调。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一般能效比等级在6~7之间的数据都是在实验室里得出来的,在实际使用中能否达到此等级,还不能肯定;其次,有些打着高能效比的空调多数是在空调的室外机上做手脚,一般室外机都非常大,做大室外机是为了把冷凝器的面积加大,以增大制冷量,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加大制冷量自然能提高空调的能效比等级。但这种方法对空调压缩机有极大损害,会缩短压缩机的寿命,因此这类空调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能效比空调。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提醒消费者,家电产品的最佳能效比在3.5左右,这是国际节能标准,此标准不可能无限提高,一味追求高能效比并以此来误导消费者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