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企业的“核”战争
企业已经走入核战争——核心竞争力的战争,生死存亡系于一旦,如何走出核阴影?掌握核威慑——管理大棒!
“核”战争,谁能逃脱生死抉择——活下去,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要求,但在现实中这一简单的要求成为诸多企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外企业发展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案例。有人概括中国企业的生存状态是“长不大”与“活不长”,虽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许多,现实中主要有三种力量的制约:
一是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包括产品的竞争,服务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竞争,市场的竞争,也包括机制的竞争,中国因为市场经济的不完善,使得竞争就更显得残酷和惨烈;而竞争的实质都归结于对最终客户的竞争,失去了客户稳定的和持续不断的需求,一个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存在的理由,满足客户的需求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这一理念的提出无疑有着深刻内涵。
二是机制的退化。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好的机制可以把平庸的人才变成优秀的人才。一个坏的机制可以把优秀的人才变成庸才;一个好的机制可以让坏人干好事,一个坏的机制可以让好人干坏事。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在创业初期所拥有的激情、活力、冲动会不断地耗散,同时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大企业病状会慢慢显露。韦尔奇引以自豪的是在公司内部建立了“活力曲线”,并使GE这个企业巨擘始终保持小企业的活力。
三是企业内部的矛盾。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企业内部矛盾开始显现出来,员工的心态、追求、关注点和行为方式开始要生变化,开始居功自傲,开始不思进取,结果会侵蚀公司的优良文化。华为公司一再强调“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正是基于这一现实的考虑。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