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整合科龙的启示

2008年07月08 00:00:00 来源:全景网

2005年9月,海信以“销售代理加协议收购”的模式入主上市公司科龙电器,并于2006年12月正式完成了对科龙股权的收购。时至今日,将近三年过去了,这桩“中国家电业最大的并购案”仍然牵动着人们的视线,也因了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的重生,吸引着外界对这种重组模式的种种探究。

海信使科龙起死回生

6月的青岛,天气凉爽,景色怡人。在阳光的照耀下,矗立于黄海之滨、面朝大海的海信大厦,显得格外雄伟挺拔。前几天,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发出的一则通知让海信上下振奋不已:“2008年全国国有企业典型”评选揭晓,在全国当选的十一家国企中,海信以唯一的家电企业的身份当选。

6月25日,在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主持召开“2008年全国国有企业典型宣传海信媒体见面会”上,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首次面对75家中央、地方媒体的记者的集中采访,披露了海信收购科龙的心得:海信以“销售代理加协议收购”模式成功挽救并最终收购上市公司科龙电器,不仅充分实现了自身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重要的是,它将对今后民族品牌的维护和发展起到鲜明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在会后的分组讨论中,海信集团副总裁,曾一手主持完成海信对科龙股权的收购、现兼任海信科龙董事长的汤业国说,“海信当初为完成对科龙电器股权的收购,经历的困难超乎外界的一切想像,但就今天的情况看,海信的付出是值得的,科龙电器已经起死回生。”

汤业国列举了一组数据:2005年,科龙电器的生产经营几乎全部瘫痪,企业随时可能走向破产、倒闭,但在海信治理下,一年以后的2006年,科龙电器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当年盈利2400万元; 2007年,科龙电器的营业收入达到88.22亿元,同比增加26.43%;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加 494.57%。

汤业国还强调,在海信接管前一年,即2004年,科龙的银行负债加上供应商债务将近60亿元,公司全年销售额却只有79.23亿元。到了2007年,科龙电器对外的负债降减少了30多亿元,全年的销售额却达到了创历史最高纪录的88.22亿元。

海信整合科龙的启示

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行业整合日益加局,兼并重组正日益成为经济领域层出不穷的重头戏。海信创造性地运用“销售代理加协议收购”的模式完成对科龙股权的收购,以及入主之后对科龙电器采取一系行之有效的整治措施,对于拯救那些因突然爆发危机的企业避免破产、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保护民族经济和民族品牌,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启示一:先援手后谈判,开启“问题公司”重组路径

海信实施对科龙电器股权的收购,是在科龙大股东涉嫌违法犯罪、失去人身自由的情况下发生的。尽管海信出于民族感情一心想拯救科龙,但由于科龙电器的大股东失去了正常履约的能力,完全有可能因为突然的“变数”,使海信投入的资金的安全遭到威胁,同时也会使科龙电器再次陷入动荡之中。

海信创造性地通过“销售代理加协议收购”的模式,成功地解决了并购中的一系列问题。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注入资金启动生产,并能够保障资金安全,用海信的强大渠道打开通路,形成连续的产销循环,资金只要形成正常周转,供应商和银行的债务就有望转为良性负债。由于这一模式对海信、科龙双方十分有利,立即被政府和监管机构认可,在广东省三级政府的强力支持和协调下,来自科龙内部的抵制被有效制止,债权银行统一了意见支持挽救行动。在海信的协调和提供条件下,供应商也纷纷表示支持。“先援手经营,后进行资本谈判”的并购模式开启了“问题公司”重组的全新路径,广东省政府甚至高度评价海信“开创了民营企业破产保护的新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海信运用“代理销售 ”模式成功收购科龙,开创了上市公司并购的先河,成为国内民营企业破产保护的范例,集中体现了企业不断探索健康发展模式,有效进行资本运营,以实现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高度协同推进。从社会可借鉴意义来讲,海信所开创的并购科龙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大股东为私人的公众公司在面临破产保护的一个很大问题,这无疑是对现行破产法的一个很好的理论补充和建议。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