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用铜管进入新竞争时代

2007年07月24 00:00:00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空调用铜管进入新的竞争时代

“十五”期间,随着全球制造业中心向低成本地区,特别是亚洲的转移,世界铜加工材生产的重心也在向亚洲,尤其是向中国快速转移。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CNIA)的最新统计资料分析,从2001年的185.8万吨到2004年的471.6万吨,中国铜加工材的产量以年均约36.4%的速度递增,2005年产量进一步增长到502.5万吨,并占当年世界铜加工材总产量的39.2%。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加工材产品生产国。2006年,中国铜加工材产量再次创下历史纪录,达到了564.25万吨。

在铜加工材产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对铜加工材产品的需求量也大幅度提高。从2001年的246.6万吨到2004年的552.1万吨,中国铜加工材的需求量以年均约30.8%的速度递增,2005年继续增长到568.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加工材产品消费国,2006年的表观消费量仍保持在559.9万吨的较高水平。中国铜加工业的产品结构也得到不断调整,并形成了目前以线棒、板带和管材为主的产业格局。这些产品不仅产量比较大,而且从2001年起增长势头相当强劲。其中,铜管材的产量年均增长率为30.0%,在铜加工材总量中的比例从2001年的19.8%提高到2005年的20.9%。

亚洲成为世界铜管制造中心 中国:三家企业占一半市场

根据CRU的资料综合分析,在2001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铜管的生产量以年均2.3%的速度平稳递增,近两年保持在250万吨左右。主要的生产国家有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中国和韩国等国家。其中,中国和美国已是目前世界上难分伯仲的两个空调管生产大国。据业界估算,在世界铜管的总产量中,约有60%是空调用管的生产量。现有的统计资料表明,近两年世界空调用管的生产量基本上稳定在150万吨左右。

从地区情况看,亚洲是目前世界铜管生产量最多的地区,2005年的产量已经占到世界铜管总产量的43.1%,其中,中国的产量已经占亚洲地区铜管生产量的一半以上。

与此同时,北美和欧洲的铜管产量在世界上的比重呈现出稳中趋降的态势,这与其铜管生产逐步向亚洲地区转移的态势是相吻合的。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铜管市场,因需求稳定增长,成为吸引外企投资建厂的一片热土。比如,在2005年12月份,美国穆勒公司就宣布出资1940万美元在中国江苏,与兴荣高科有限公司组建一家空调管合资生产厂,并计划在2006年生产ACR管2.6万吨,2007年则扩至5万吨。穆勒对其控股50.5%。而于1997年正式投产的奥托昆普(中山)有限公司曾是奥托昆普集团在中国投资的惟一一家空调制冷管(国外称ACR管)生产企业,专业生产光面铜管和内螺纹管,2000年便达到满负荷生产能力12000吨,并成为当时国内主要ACR铜管供应商之一。2001年,奥托昆普集团又投资3500万美元,采用奥托昆普铸轧专利技术扩建了一条新的生产线,总产能30000吨/年,其中内螺纹管25000吨/年。但是,出于专业化生产的考虑,奥托昆普集团自2005年开始逐步出售其铜业务,并在2005年6月7日将部分业务出售给Nordic资本公司后,仍延用Outokumpu Copper Products公司的名字。2006年5月份,Outokumpu Copper Products公司改名为Luvata 公司(诺尔达铜管公司)。另外,日立电线株式会社于2001年将空调机铜管部门独立出来成为分公司,并与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和上海市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建设总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日光铜业有限公司,以生产空调机专用的内螺纹铜管,并将年产量提高30%至每月2200吨。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资料,2005年全国有16个省份可以生产铜管材,而产量中有将近67.6%是集中在江苏、浙江、河南这3个省份。

中国铜管的产量从2001年的36.8万吨到2005年的105.1万吨,期间的年均增长率接近30%。2006年中国铜管的总产量估计在110万吨左右。

据业界分析,在中国铜管的实际生产总量中,有75%左右是空调用管。因此,估计2003年至2005年,中国空调用管的生产量可分别达到49.8万吨、74.8万吨和78.8万吨。

在中国几百家铜管生产企业中,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亮集团、江苏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这3家企业,基本上形成了目前国内空调用管生产的三足鼎立格局,且这3家企业的空调管产量,目前可占到国内空调用管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其在业界的霸主地位在短期内难有撼动。其中,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专业生产空调管而在业界享有盛名。同时在近两年加大资本运作,实现了规模扩张,空调管产量一跃而至15万吨左右,且产能目前也已达到22万吨水平;浙江海亮集团近两年空调管的产能稳定增长至6万吨左右,今后两年产能也将扩增至9万吨水平。另外,2006年10月25日刚刚上市的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则计划在当年年底将空调管产能扩至4.9万吨。

世界铜管市场需求基本稳定 中国:铜管出口量快速增长

根据CRU的资料综合分析,在2001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铜管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不到1.8%,但近两年保持在240万吨以上。主要的消费国家有美国、日本、中国和韩国等国家。其中,美国和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空调管消费量最大的两个国家。按世界铜管总消费量中也约有60%是空调用管来估算,则近两年世界空调用管的消费量基本上稳定在140万吨~150万吨的水平。

据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分析,在全球空调市场中,自2001年以来,虽然处于领军位置的美国、日本的市场需求,因受限于经济而发展滞缓有所缩减,但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的空调市场容量仍超过1300万台,2006年估计在1350万台左右。2005年,日本家用空调器的销售量为720万~730万台,2006年会在720万台左右。

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则较为乐观,年增长幅度超过30%。其中,又以中国和欧洲为主要代表。据介绍,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欧洲的一些国家中,其空调的市场容量在2004年达到480万台,比2000年增长了一倍。另外,澳大利亚新建建筑的增多,则推动了热泵市场的迅速发展。2005年澳大利亚热泵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增长了28%,销售量达到9883台。而2005年俄罗斯空调设备的销售额从2004年的5.14亿欧元提高到6.35亿欧元,且单元式空调到2009年市场增长幅度都会在20%以上。同时,对制冷空调设备的需求增长,促进了印度制冷空调业的迅速发展。未来3~5年内,印度制冷空调市场容量将以年均15%的幅度提高。

在2001年至2005年期间,中国铜管的表观消费量以年均24.5%的速度递增。2004年中国铜管的消费量为93.2万吨,比2003年大幅度提高了28.9万吨。但是,2005年中国铜管表观消费量的增势开始放缓,仅比2004年增加2万吨而至95.2万吨,估计2006年中国铜管的表观消费量可在95.5万吨左右。但是,中国铜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2005年的净出口量已经接近10万吨,其中,以空调管为主的精炼铜管的净出口量超过7.7万吨。2006年中国铜管材的净出口量继续扩大到14.4万吨的新水平,精炼铜管的净出口量已经超过10.8万吨。

在制冷空调行业中,空调用铜管,特别是内螺纹铜管和外翅片铜管等管材,作为空调机中的高效传热材料应用广泛。一般情况下,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冷凝器、蒸发器的传热管均为高效传热管,所需铜管量为每11.6KW制冷量需10~11.5Kg高效传热管(因管壁厚及传热面加工形状不同而不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吸收器、发生器、换热器均需要铜管散热,且其中大部分是高效传热管,以制冷量为1160Kw吸收式制冷机为例,其所需铜管总重量为2.9~3吨;而实际上每台(套)2500W家用空调器还需要高效传热管4Kg。考虑到工商用单元式空调机组等制冷产品的铜管需求量,根据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的资料分析,2005年整个中国制冷空调工业所需要的高效传热管(以内螺纹铜管为主)已经超过47.5万吨,比2001年的约9.2万吨增长了4倍多。如果考虑到作为两器(蒸发器、冷凝器)连接管的普通铜管也有10万吨左右的用量。那么,2006年中国制冷空调工业所需要的空调用管数量已经接近70万吨的水平。

另外,来自铜管生产企业的信息还表明,在中国铜管的消费结构中,紫铜管占80%以上,而黄铜管、白铜管和青铜管等铜合金管所占比例较少。具体在铜管的用途上,中国与欧美国家则有所不同,即约有75%用于空调与冰箱、冰柜等设备的蒸发器、冷凝器、连接管、配管、管件等领域;约有8%用做电力、造船、汽车等领域的冷凝管;约有5%用做建筑领域的水管、气管、管件及输油管。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