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价上涨促使太阳能企业变革

2008年01月11 00:00:00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

硅涨价,太阳能光伏产业受到致命打击,部分企业向上游产业挺进,银联信认为,对于资金实力薄弱、研发能力弱的中小企业来说,遭遇的风险更大。

德国最大太阳能企业Conergy公司今年将出现1.5亿~2亿欧元税前亏损,对于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境况也好不了太多,行业新一轮洗牌为时不远。

硅涨价,行业利润急剧降低

随着太阳能产业的迅猛发展,作为太阳能电池板主要原料的多晶硅价格,从2003年的23美元/公斤暴涨至目前的250美元/公斤左右。多晶硅研究专家分析,2010年全球多晶硅共计需要8.5万吨左右,总供给为5.88万吨,缺口达2.62万吨。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以目前市占率最高的6英寸多晶硅芯片来看,2003年的价格只有不到0.9美元,今年三季度其单片价格已逼近9美元。而市场普遍认为,9美元将是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的上限。如果一旦超过了9美元这个心理价位,太阳能电池的净利润将几乎为零。

而由于硅片在太阳能电池中的成本已经占到了70%,因此中国太阳能企业利润也受到了极大冲击。从2004年起,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利润率已从高点开始下滑。无锡尚德毛利润率则从2005年的30.3%降至2006年的24.9%,至2007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率降到10.6%。

向上游挺进是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出路

由于中国做太阳能上游产品的企业不多,而且技术也参差不齐,国内大多数做太阳能产品的企业需要的硅材料都依赖进口,最近硅的大幅涨价对于太阳能企业来说是个致命打击。现在的解决办法就是发展自己的硅技术,生产自己的硅片,抢占产业上游。

按照宁波太阳能公司的计划,宁波太阳能投资40亿元人民币建立宁波硅料公司,将于明年底正式投产。2006年、2007年两年宁波进口硅的代价甚至高于40亿元。

行业并购将加剧

按照行业分析师的说话,由于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原材料成本连续升高,就算各企业发展自己的原材料基地,其代价将是一个“令人窒息的数字”。

目前国内最大的原材料生产商是洛阳中硅,排在其后的还有陕西华阴等一些企业,但总体上来说,质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产量偏高,价格也偏高。这不得不迫使一些中下游企业花血本去建立自己的硅基地,不过,这样一来,短期内这些企业肯定会元气大伤。

现在一些企业在进行自主发展,一些企业在寻求并购,打通光伏产业链上电池、切片、硅片等各个环节。明年将进行光伏产业链上最激烈的争夺战。”

众多民营企业进入,将竞争推向高潮

12月14日,中国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商正泰集团宣布自日前起进军太阳能行业后,又决定在西班牙投资一座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涉及资金高达1.2亿欧元。而在此前,杉杉股份公司以占总股份73.31%控股了尤利卡太阳能公司,意味着杉杉集团正式挺进光伏产业上游。

现在一些民营大企业也加入了这场竞争,这意味着又将光伏产业推向了一个高潮。中国太阳能协会一位副秘书长表示,尽管目前国家政策无法对这些企业进行多少支持,但很多企业所在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照顾”。

银联信分析:

金融风险分析

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受到了世界的关注。然而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要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仍然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两头在外”,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夹缝中生存。

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九成以上的原材料依赖进口,九成以上的产品出口,我国企业得到的不过是中间的加工利润。而且,随着国际市场空间的日趋饱和,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商的利润空间正从高点开始下滑。由于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电池是晶体硅电池,而生产晶体硅电池的原材料———高纯度多晶硅,其提取技术被少数几家外国公司垄断,我国太阳能产业只能受制于人。国际市场上的多晶硅也供不应求,中国的需求量很大,一些国外的多晶硅生产企业还对我国实行限购、禁购,有的则将次品以高价卖给中国企业。一些新投产的企业,投产之日就面临了“无米之炊”。另外,市场也在外,国内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是靠国外快速发展的市场所拉动,95%以上产品出口,快速发展的光伏产业和迟缓发展的光伏市场之间的严重失衡和不协调。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