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产业战略大调整 政府紧抓稀土资源
制冷快报 - 由于稀土资源不断流失,不能掌握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稀土深加工产品和应用产品技术,我国稀土战略开始明显调整。首当其冲的是稀土供给的从紧,采取了取消出口退税、征收关税、制定进入标准、执行冶炼分离指令性指标、出口配额等一系列措施,总量控制日趋严格。
从各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和实际产量的对比情况看,由于监督、惩罚措施欠缺等原因,这些政策执行力度一直不够,从2006年到现在实际产量一直大于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指标,这也导致稀土黑市交易、林地倒卖等现象。
近日,工信部、国土部、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稀土生产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决定自2011年8月1日至12月31日开展稀土生产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对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无计划、超计划生产,收购和销售非法开采的稀土矿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据制冷快报记者了解,同样是在8月底,环保部公布了《稀土企业环境保护核查工作指南》,涉及所有稀土企业,将分离冶炼企业列入限制发展类别,因此对于此类企业的核查将更加严格。
供给面的从紧最容易、见效也最快,稀土价格近年特别是2011年上半年上涨飞快。最近在江西省赣州,由于指标用完,三大稀土矿产区停产,让产业链下游本已产能过剩的分离企业陷入困境,不得不大面积停工。特别是一些小规模的稀土分离厂在价格高涨时买了不少原矿,但由于稀土氧化物价格短期内有波动下调的趋势,导致很多稀土分离企业只要生产就会亏损。在这种情况下,私采滥挖不可避免。同时,据空调制冷大市场调查了解,由于资源的锐减,不少稀土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以及非洲地区,江西赣州最大的民营稀土冶炼分离厂虔东稀土股份有限公司在非洲已经有实质性进展。
当然,供给面的从紧也并不能真正改变稀土作为材料产业的基本特点,也就是产业链资源、应用两端驱动的本质,特别是下游高端应用方面的核心技术突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据空调制冷大市场调查了解,我国一直以来重生产设计轻装备,应用稀土新材料的元器件、终端应用器件的技术也落后于人,这使得稀土新材料的装备、重大产品关键技术、环境友好技术等成为未来特别是“十二五”时期的技术创新战略重点。
据了解,中国损失巨大,同时还被锁定在既有的技术轨道中。我国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稀土的重要性,中国毕竟在一定时期内仍能掌握稀土资源。但是政策还是逐步要从单个突破变为整体的跃升,以便形成有利于中国稀土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制度优势。
首先,将资源适度留在地下应进一步考虑分类管理。对于目前稀土价格的波动和下游产业较痛苦的适应过程, 应理性看待,毕竟这是产业政策必然带来的后果。须继续严格执行国家管制制度,从开采、冶炼、销售、出口多环节入手,加大《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指令计划、出口配额等已有政策执行力度,尽快制定并完善稀土行业准入条件、技术标准等配套政策,通过这些政策对目前下游产业中很多低附加值企业进行淘汰。
政策应加强分类管理。鉴于中国稀土中轻、重稀土的不同价值,对一些中重稀土应该保护性开采,但对储量很大的轻稀土元素,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供应。同时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战略储备方案,对钇、铥、镨等较为珍稀的中重稀土元素进行储备。毕竟与应用广泛的轻稀土相比,以钇、镝、铽等元素为代表的中重稀土金属是中国独有,更为稀缺,且多应用在国防、科技等尖端工业领域。
其次,立足资源和技术基础,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以高端应用为牵引开展系统研发,按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大对稀土产业技术开发研究资金的支持力度。对涉及到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稀土材料技术,绿色化技术,提高资源回采率等关键领域,设立科技专项,以企业为主体,采取工程化组织模式,突破核心专利。同时应把稀土深加工和高端应用技术引进作为中外合作或合资的重要标准,促进相关技术落户我国,加快提升我国稀土产业的创新能力。为增强我国稀土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我们应加强前瞻部署,加大稀土基础研究特别是加大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提升知识和技术储备,改变目前技术创新不平衡的现状。
另外,尽快形成产业发展的制度优势。应从产业准入、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促进、生态环境等方面构建稳健、系统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产业整合,形成2-3家大型稀土集团,加强定价话语权。鼓励企业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向下游拓展。完善稀土资源定价机制。考虑对资源类产品开征“权利金”和“特别收益金”,提高矿产资源税税率和补偿费率,特别是要提高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相关费率。尽快征收环境税。立稀土资源基金。通过公私合营方式,国家从稀土关税、资源税、出口配额等中进行转移,吸收企业、银行、社会等各方资金,进行稀土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和稀土产品储备,稳定地方政府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