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2007年07月17 00:0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政府对食品、医药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农副产品的品种和产量的扩大,市场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日益提高,冷链物流企业迎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期。国内某省以冷冻保鲜产品的仓储运输为主业的冷链物流企业纷纷新建、扩建冷库,添置冷藏运输车辆,以抢占日益扩大的冷链物流市场。

冷链——食品安全的保证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司司长孙咸泽在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座谈会上说,中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任务相当艰巨。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虽较过去有了明显改善,但形势仍不容乐观。

同时,孙咸泽还表示,今年年底,中国将对31个城市开展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品种监测涵盖粮、油、菜、肉、蛋、奶、鱼及其制品。年内,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全部制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由此可以看出,食品安全事关国民健康,来不得半点虚假,维护食品安全成为关注民生的一件大事。而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冷链技术的应用和冷链系统的完善。

“食品腐烂变质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可是在中国食品冷藏链中,预冷这一环节常被忽视。冷链决定食品的价值,中国今后应加大发展冷链技术来应对这一问题。”丹麦丹佛斯中国总裁鲍尔森近日在其集团公司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对记者说。

据有关媒体报道,近四五年时间里,我国食品冷藏链与设备制造业有所发展,但只占所需的20%。全国每年仅运输途中腐烂变质的水果、蔬菜等食品,就价值700多亿元。我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不足,原有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很大隐患。

如今,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的食品冷藏运输率已经达到80%~90%,而中国的食品冷藏运输率大约在10%。如果冷链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将显著地减少食品和其他资源的损失。

冷链——迎来历史机遇期

有关专家认为,投资者在冷链上下游各环节之间的合作机会很多,尤其可在冷链第三物流方面捷足先登。由于中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流通的易腐食品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有关调查显示,约有40%的国内厂商出于产品质量控制的考虑,更愿意自营冷藏物流业务;但仍有60%的厂商希望得到专业化的冷链第三方物流服务。如冷饮、速冻食品厂商大多希望部分和全部外包物流业务;肉制品厂商为适应高速发展的行业要求,则青睐全部外包其冷藏物流业务。冷链市场中第三方物流将成为投资者激烈争夺的焦点。

专家指出,冷链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食品品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与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息息相关。经过冷冻链运输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2%,能较大程度延长保鲜期。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