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氟:制冷企业责任大于利润

2007年05月14 00:00:00 来源:《光明日报》

“2007年7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禁止氟利昂等臭氧层消耗物质(ODS)的消费,提前两年半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环保总局相关负责人近日说。

《蒙特利尔议定书》是一个对全球环保有重大意义的协定。自从这个呼吁保护臭氧层、淘汰ODS的议定书问世以来,20年里已有188个国家先后签署。作为缔约国之一,我国于2 004年11月出台《中国Halon/CFCs/CTC生产加速淘汰计划》,主动将自己的“禁氟大限”从原定的2010年提前至2007年。一诺千金。

如今,履约大限已渐行渐近。中国能否如期履约?政府和企业做了哪些准备?

保护臭氧层,新时代“补天运动”

有人用“新时代的‘女娲补天’”来形容今天人类缩小臭氧空洞的努力,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极地气象研究室主任陆龙骅看来,这颇为形象。

陆龙骅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南极出现的臭氧洞,近十年来最大面积已超过2800万平方公里。而此前状况较好的北极,近年也产生了令人忧虑的新变化。

2006年,世界气象组织出版了首期北极臭氧耗减公报,称北极上空臭氧含量减少了20%。“北极目前尚没有大的臭氧洞,但已观测到臭氧小洞,必须防患于未然。”陆龙骅说。

在一个大气压的标准情况下,大气臭氧总量的平均厚度仅为3毫米,但其作用不可小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高登义介绍,臭氧减少后,紫外线辐射会穿透大气层直达地球表面,带来皮肤癌、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发育停滞等疾病,还会使农作物减产,杀伤甚至杀死水面下1米左右的生物。

“我们忧虑,也为之自责。因为臭氧层的最大破坏者正是人类自己。”陆龙骅说,为制造冰箱、空调等制冷家电,人类发明并广泛应用了氟利昂等化合物。这些物质在大气中存留寿命长,对臭氧的破坏可持续近百年。“据联合国气象组织最新测算,大气臭氧层至少要到2065年才能恢复。‘补天运动’任重而道远。”

“第一场战役最后歼灭战的时刻”

“我们正处在第一场战役最后歼灭战的时刻。”国家环保总局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温武瑞意味深长地说。因为在完成2007年淘汰ODS的任务后,中国还将面临“2040年停用过渡性替代物”等阶段性目标。

作为制冷设备生产大国,我国在淘汰ODS问题上责无旁贷。仅以空调为例,目前,我国家用空调总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是世界上最大的ODS使用和生产国。为改变这一局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一场“消灭ODS”运动在全国展开――

1989年9月,中国加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1991年6月,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同年7月,成立“国家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

1992年,《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编制出台;

2002年,汽车空调行业实现ODS整体淘汰目标……

到2004年底,我国ODS产量和使用量均比八年前下降了约42%,荣获联合国授予的“杰出国家臭氧机构奖”。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