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产业技术战加剧
制冷快报 -据制冷快报记者了解 ,早在11月14日,广东省高院做出终审判决,认定美的4款睡眠空调侵犯格力技术专利,美的赔偿格力200万元经济损失,就此结束了格力美的长达3年的专利战。格力大幅宣传美的侵权的举动引发企业竞争模式的反思。
格力美的专利战也反映了目前中国家电面临产业升级的挑战,家电企业由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这要求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力度,相互尊重知识产权,不断加强上游零部件、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与制造、物流与服务等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近日,格力在媒体上发布一封关于美的侵权的律师声明,格力美的专利战摆上台面。11月14日,广东省高院做出终审判决,认定美的KFR-23GW/DY-V2(E2)等4款空调侵权,应停止销售、许诺销售侵权的空调产品,并向格力公司赔偿200万元。美的睡眠空调侵犯格力“控制空调器按照自定义曲线运行的方法”的专利权。2007年4月,格力珠海空调研发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睡眠习惯控制房间温度的“控制空调器按照自定义曲线运行的方法”,并于2008年9月获得了专利证书。
对于这场持续3年多的专利战,格力和美的有颇多争执。2008 年12月,格力公司向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称美的制冷公司“梦静星”系列空调侵犯其“控制空调器按照自定义曲线运行的方法”发明专利权 。在该案审理期间,美的制冷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无效宣告请求,2009年9月,专利复审委员会做出审查决定,维持了该专利的发明专利权有效。
格力虽胜诉,但格力就三年前专利大做文章引发企业动机的质疑,格力未占上风。法院判决后,美的称涉及专利的产品已经退市,08年后上市的变频空调都是自主创新产品;格力大幅宣传,实为借机破坏竞争对手品牌形象。10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评价结果,“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仅得60.2分,离不及格仅一步之遥,格力技术中心被发改委警告。
作为国内空调业的龙头企业,美的格力可谓积怨已入,专利战、价格战、口水战频发。美的于 2009年1月在佛山中院起诉格力风轮外观专利侵权,至今未判决。美的于2009年在重庆状告格力涉及虚假广告宣传,成为 “中国家电虚假宣传”第一案。2010年5月,格力空调在合肥以涉嫌不正当竞争状告美的,至今未判决。在价格战之外,格力美的还围绕“正当与反不正当竞争”展开了贴身肉搏,更不乏恶意“口水战”、“公关战”和“幕后操作战”。
目前格力、美的稳居中国空调行业前两位,保持着国内空调行业的垄断地位。美的自1993年上市以来,不断发力空调市场,尤其是2008年先行一步推出变频空调,美的不断挑战格力的行业老大地位。2003年,美的与日本东芝联合设立工厂,并由此掌握了变频压缩机核心技术。2010上半年,美的空调及零部件实现收入达258.55亿元,格力空调及配件收入229.72亿元,美的首次超过了保持了10年老大地位的格力电器(000651)。2011年上半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402.4亿元,空调及零部件销售收入为374.7亿元;美的营业营收 620.37亿元,其中空调及零部件收入425.16亿元。
美的通过不断整合上游零部件生产商、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等,全力打造全产业链格局。目前,美的通过与国际芯片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自主开发变频芯片;负责压缩机制造的广东美芝公司年产能达3300万台;威灵电机的各类微电机年产达达亿台。美的空调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组装,所有程序在15天内就可以完成。
美的抓住变频空调的战略机遇,加大对变频空调的投入力度,获得竞争优势。空调制冷大市场调查数据显示,2009冷年,变频空调市场占比为17.37%,2010冷年,市场占比达到了24%,2011冷年,这一比例增至38.6%,年均增长率超过10% 。自2008年9月美的变频空调上市以来,美的变频空调快速增长,市场份额从2008年的不足8%增至2011年上半年的38.68%,2011年销量突破千万台。格力因为对变频空调判断失误,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新品上市滞后,错失了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