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保守阻碍辐射板供暖制冷系统推广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辐射板供暖制冷系统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项目。从2002年蓟县翠屏湖科学园1248平方米太阳能改造示范项目开始,大大小小的项目做了20个。
10年示范,技术逐渐成熟,每一次都有卓越的节能表现,都得到了用户的好评。这样好的技术为什么没有大面积推广?
“知识产权保护和投资规模是这项技术推广的瓶颈。”王一平告诉记者。“十年前,这项技术研发成功时,我曾想着把技术公开,希望所有的建筑都变成节能建筑。可我发现,这样做可能会适得其反。技术公开,由于技术相同,各商家进行项目竞标时可能会形成价格大战,过低的价格无法保证合格的施工和系统的正常运营,用户不但得不到节能舒适的环境,反而平添许多烦恼,这样不仅不利于这项技术的发展,相反会断送这项技术。我们的太阳能系统是要做到与建筑同寿命的,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找一家大的合作公司,一次投资到位,形成规模效应,价格优势,使仿造者没有空子可钻。”
王一平算了笔账,建成与年施工1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套的辐射板型材、精细化工产品、多源热泵及其相关产品的3条加工生产线,总投资需要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7千万元,流动资金3千万元,投资(静态)回收期为0.14年。若考虑固定资产折旧,则投资(静态)回收期为1.64年,年投资回报率为714.29%,盈亏平衡分析BEP为1.6%。
知识产权和投资规模,是王一平说的没有大规模推广的原因。而更重要的一个原因他没有说,那就是意识。现有的技术标准、建筑技术、施工模式、思维习惯形成了强大的保守势力,阻碍了新技术的实施与应用。
“说实话,作为施工一线的工程人员,我们并不欢迎新技术,因为我们所做的建筑是要使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没有经过时间验证的新技术,我们在使用上都很慎重。”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注册建造师所说的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没有具体理由的“不成熟”成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辐射板供暖制冷系统”招标被拒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随着国家节能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出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建筑节能特别是太阳能应用在新建与改建项目中,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有识之士和有缘之人会来的。未来我们要建立节能建筑、太阳能建筑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天大绿色能源实验室还在耐心等待,而且雄心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