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家族式企业管理的面纱
这几年,我给很多家族式企业做过管理咨询,也参与过多场企业家论坛和沙龙,感觉到很多企业家和老板对家族式企业的认识都存在误解和偏差,觉得自己的企业管理混乱,发展不起来,竞争力不强等都是家族式企业问题;认为家族式企业很难成长起来、做大做强等。当然,更有学术和理论界兴风作浪,认为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发展不了的主要原因都是家族式造成的云云,等等。我认为这些认识和理解都是片面的,本文将从企业与管理的本质角度对家族式企业进行探讨,希望能引领众多企业家和老板走出家族式的误区。
一、家族式:误区解读
经济学的主流观点认为,家族式企业是一种落后产业组织的象征,它的主要弊端是企业中的不公正、机会不均等,从而影响了经营效率,并且它阻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施行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来看看下面一组数据: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大陆的非公有制经济中,除了少数几家大型民营企业外,家族经营的企业至少占到了90%以上。在这些企业中,既有家庭作坊式企业或单一业主制企业,同时也有合伙制企业、共有制企业,甚至还出现了家族成员保持临界控制权的企业集团。同样,在《财富》世界500强中,约有三分之一以上为家族企业,而且世界500强企业中,70%以上的企业其创始阶段都是家族式的;美国90%的企业为家族式企业,这些企业创造了78%的就业机会,创造了全美GDP的50%。港台地区的中小企业几乎百分之百都是家族企业。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种产权组织形式或者经营管理模式,家族式企业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一种普遍现象。如果它是落后的产业或经济组织形式,那么它何以成为一种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
同时,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在谈到家族式企业时,始终都是将家族式企业和家族式管理作为同一个概念来谈。实际上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家族式企业更多的是从产权归属(所有权)上来谈的,而家族式管理是从经营权上来说的,不分清这一点,就无法解释清楚一些相互矛盾的问题。而且普遍的观点认为,所谓家族企业就是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都归家族成员所有。我认为,这种认识过于笼统,有必要根据家族企业的产权结构特征对其界定做进一步的分析。
上一页123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