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或将清仓白电外其他制造业

2009年05月12 00:00:00 来源:中华品牌网

海尔集团转型一揽子计划正浮出水面。海尔集团人士称,除白电制造业务等核心业务暂时保留外,其他制造业务都可能外包,这一切可能在3年内实现。对于有关消息,海尔集团拒绝发表评论。

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这是海尔高层今年年初首次提出的概念。

海尔集团人士称,集团已经为了这个转型至少准备了两年,只是当时没有形成明晰的战略。

目前,海尔集团销售额已呈现大幅下滑。受制于渠道商控制,且制造业务身处产业链最低端,拖累整体业绩,盈利困难。在有限的资源分配中,制造业务做减法——加强代工生产,而在品牌和渠道等方面做加法,被认为是海尔转向服务业的核心。

在产品同质化的产业领域,由“自主生产”转向“代工生产”已经成为全球潮流。不过,海尔集团的行动,是身处竞争红海的中国老牌大型家电企业中着手全面采取类似行动的先行者。

从加法到减法

现在,海尔集团及下属青岛海尔电子有限公司正在与代工企业洽谈CRT彩电业务定牌生产(OEM,代工生产)的相关事宜。海尔CRT彩电业务将实现定牌生产。

定牌生产将再次压缩自产彩电的份额。此次海尔彩电CRT定牌生产的谋划,被看作海尔从制造业转型服务业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

1年前,海尔还希望做加法,包括并购GE家电业务的谋划。然而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使得海尔的战略路径明晰起来。

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柴永森表示,早转型早摆脱困境,不转型就会死亡。

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今年第一季度,青岛海尔(600690.SH)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降17.43%和39.89%。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彩电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海尔共销售各类彩电16.6万台,比去年同期减少22.08%。零售额为5.7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9.53%。

4月11日,在海尔集团2009年第一季度回顾会上,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表示,在信息化时代,一切皆服务。“海尔以后的发展,需要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张瑞敏说,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进入到商业模式的竞争,即体系的竞争。

这一转型,被认为主要是减少自主生产,并强化代工、渠道、品牌等其他环节。

海尔作为中国家电巨头,曾经追求的是产品门类的齐全。与其他公司相比,海尔从2001年正式开始多元化,扩张的不仅仅是家电领域,建设10余个工业园区,扩大工厂的规模、投资新的生产线等等,还冒险进入几乎完全陌生的领域,包括药业、地产、保险等。

这种加法并没有给海尔创造出丰厚的利润。2004年海尔集团年销售收入首度超过1000亿元。此后海尔进入缓慢的发展阶段。2007年销售收入上升到1180亿元。2008年才跨过1200亿元销售门槛。

三星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刚称,品类齐全不一定自己组织生产。把精力放在加工制造上,品牌和渠道就会缺少资源去投入,导致核心能力不够。

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形下,工厂存在的必要性在下降。对于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来说,卖掉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制造环节,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渠道上的突破,是海尔提升其利润的可能空间之一。品牌企业都希望自己做渠道,扩大盈利空间,但国内家电厂商正在受到国美、苏宁等家电渠道商的控制,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但在利润的争夺上又是一场利益争夺的零和游戏。

苏宁一位区域经理表示,渠道商的利润一般占进店企业总体销售额的10%-15%。渠道商的利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返利,一部分是促销费。返利能占80%-90%。

目前,海尔自己的营销渠道“日日顺”作为其现有渠道的补充形式,虽然目前局限于农村市场,但将来有扩大的趋势,可能成为其转型服务业的一个增长点和未来支撑点。

海尔集团人士称,冰箱和洗衣机等白电产品是海尔集团的核心业务,是目前暂时要保留的部分。电视、电脑、家居等业务,是转型服务业中,制造业务要率先剥离的板块。内部人士说,这些或将在3年内逐步剥离。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