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浮动大多企业不适应
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放弃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然而,半年过去了,我国不少企业仍然严重缺乏汇率成本概念,漠视人民币每日的小幅波动。
提高汇率风险意识,积极寻求规避风险的手段已成企业的燃眉之急。
汇率风险成为企业“新成本”
2005年7月21 日,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施重大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施了十几年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央行加强和改善汇率调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给国内企业以足够的适应时期,避免因汇率大起大落给其带来较大的冲击。
然而,不少外贸相关企业因人民币每日波动缓和,感觉不出风险,在主动增强避险能力方面亟待“补课”。
主攻欧美市场的深圳华坤实业公司总经理谷武说,他们过去每年出口大约1500万美元,但去年人民币升值以来,业务量减少了40%,长的订单一般都不签,只接短单。谷武说,他也知道银行推出了一些金融工具可以规避汇率风险,但企业要因此而增加成本,算起来不划算。
广交会凸显汇改“压力”
两个月前近举行的98第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是我国进行汇率改革之后的第一个广交会,在本届广交会上人民币汇率调整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已表现得非常明显。以“物美价廉”为特征的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有所下降,由于成本及价格上涨,一部分对价格较敏感的外国客商正在流失。
在本届广交会上,大部分企业在与客户谈判时都同时顾及自身的成本压力以及留意左邻右舍的报价。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昌智才说,今年七月份国家调整人民币汇率,一些已执行而未收货款的合同一夜之间就令企业损失了几百万元。在交易会上的订单就要特别考虑人民币升值因素,但提价的难度却很大。由于茶叶行业的门槛不高,管理混乱,一些中小企业只要能卖就做,使大型企业向客户要求提价时谈得很艰难,在本届广交会上,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对欧盟、非洲和日本这些市场都提高了价格,增幅在2%至2.5%。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茶叶行业一些小型厂家就可能要倒闭。
在广交会上,对于人民币还将继续升值的预期使企业报价非常谨慎。志高空调欧洲区销售总监宋杰说,大家都不报价,要报也报高价。对于机电产品来说,前有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后有欧盟WEEE和ROHS指令提高进入门槛,加上原材料涨价,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很大。当然这些成本不能直接转嫁给采购商,而要求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带动新产品的价格提升,还要通过企业加强管理来消化一部分。在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2%至5%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在调查中发现,人民币升值对那些主要依靠价格策略竞争的企业影响是巨大的,而对于电子、机械、冶金等技术和资本门槛要求较高,规模效益也较明显的企业影响则较小。
规避汇率风险亟待“补课”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金融专家主任钟伟表示,人民币多年相对固定的汇率机制,让近年来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企业形成了相当强的惰性。虽然去年7月的汇率改革让企业明白人民币汇价会波动,但不少业主仍然严重缺乏汇率成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