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难分发,供热企业面临重大考验

2005年12月14 15:20:00 来源:制冷快报

随着一天天冷下来的天气,供热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城市居民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记者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调查时发现,今冬政府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使全市供暖工作取得了不错的开局,但是深层次的矛盾仍然存在。冬天里的这个“暖”话题,有暖也有冷。

政府补贴为“低保”户取暖

家住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阳光小区的万心顺老人,谈起今年的热费,不住地夸政府办了好事。“政府出台的补贴政策,省下全家半年的生活费。”

万心顺介绍,自家的楼房采暖面积有93平方米,6个月的采暖费需要1470元。但是今年他只缴了56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和供热企业补贴。

万心顺的儿子因伤残疾,被列入低保户。老两口为了照顾他,搬过来住在一起。一家三口人,每月的收入就是他的608元社保金和儿子120元的低保金,但儿子看病的费用开销很大,家里生活很节俭。一家人一年需要2000元左右的生活费,采暖费成了沉重的负担。万心顺说:“为了这笔钱,全家人过完新年就开始省。”

今年,呼和浩特市政府财政拿出600万元,专门用于补贴低保家庭的冬季采暖费用。楼房住户享受60平方米的补贴:政府补贴60%的代金券,其余40%暖费由供暖企业减免;低于60平方米的住房按实际面积补贴,超出部分自行解决。对于平房住户,政府一次性补贴1.5吨煤炭的费用,现金直接打入低保户的低保存折。

与阳光小区一路之隔的李月林,住在只有一间正房、一间南房组成的小院。南房临街,李月林将它改造小卖店,中间挡板将两人极其简陋的卧室隔开,正房当作库房存放物品。南房里一个很小的火炉,是全家取暖和生火做饭的热源。

李月林患有糖尿病,每月用200元左右的药费维持治疗;妻子开小卖店,每月的利润只够全家人吃饭;儿子高中没有毕业,为了让儿子早挣钱,他把儿子送到了包头一机职业中专上学,学费和生活费全靠兄弟姐妹帮忙。

李月林说,“今年煤炭涨价快,前些天还只是240块,这几天已经300多块了。我妈在涨价前给我买了2吨,基本够维持一冬的需要。政府给我补了400元钱,这下更有保障了。”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光明路街道办事处书记刘鲲告诉记者,办事处辖区内的434户低保户,绝大部分已经领取了补贴,不再为交采暖费发愁了。 供暖“开门红”难掩深层危机

除了对低保户发放补贴,呼和浩特市供热管理职能部门还深入基层,现场协调供暖的矛盾,使得全市的供暖形势良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往年纠纷不断的小区,如二毛小区、呼钢家属楼,今年均顺利供热。据呼和浩特市供暖办介绍,到10月16日,全市供暖企业的开栓率已达到80%,至11月5日,开栓率达到了90%。

呼和浩特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局长、供热管理办公室主任陈云飞介绍,目前,除了一些局部存在供暖问题之后,全市没有整栋小区或大面积没有供暖的情况。

陈云飞说,全市供暖开局良好,主要是因为供热办加强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协调,加大了监管力度。据介绍,在10月15日采暖期到来前,公用事业管理局和供热办就出台了监管方案,成立了指挥部和工作组,深入各企业和小区提早发现问题。采暖期开始后,两个监督协调小组现场办公,将矛盾尽可能在基层化解。20多天的时间,光是集中召开的协调会就有60余次。供暖企业基本做到了先供暖,后解决矛盾。

陈云飞告诉记者,现在全市供热存在问题主要有:一是各种成份复杂的锅炉房,控制着全市三分之一的供暖面积,管理难度非常大。二是设备老化,年久失修。三是二次管网无人管理。四是缴费引发矛盾。五是原料成本涨价,供热企业经营压力增加。六是物业公司捆绑收费等其它问题引发纠纷。11月7日,呼和浩特市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未按时供暖的企业,要及时供暖,不得因部分用户不按时交纳费用而停止向其他用户提供服务;不得以清欠历年欠费为由,停供或推迟供暖。对历年欠费的用户,供暖单位要逐步予以追缴;对恶意欠费的,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企业的权益。

但是,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供热管理部门的工作尽管起到了较好的协调作用,取得了今冬供暖的开门红,但是政府、供热企业和群众三者之间的根本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陈云飞承认,如果进入严冬,目前协调好的费用问题不论哪一方没有按时执行,那么矛盾还将暴发出来。

居民说:不全怪供热企业政府应有所作为

家住呼和浩特市协作办住宅区3单元的退休干部张春发,由于为该住宅区供热的呼和浩特第三医院违规收取“燃煤差价费”,带头向呼和浩特供热办、信访办等部门反映情况。但在记者采访时,他竟出乎意料地对供热企业单方面违规涨价表示理解,并且已主动缴纳了第三医院违规收取的费用。

据张春发介绍,第三医院锅炉房在10月10日左右突然贴出通知,要求每户居民在市里规定的每月每平方米2.55元供暖费的基础

上,每月每平方米再交1.09元的燃煤差价费,否则就不予供热。此举立刻遭到了张春发等居民们的一致反对。

是什么让张春发改变了初衷,理解了违规收费的第三医院呢?原来,张春发在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时得知,现在执行的每月每平方米2.55元的供热价格是1998年时定的,当时最高煤价每吨150元,最高水费1.5元、最高电费在每度0.35元左右。而现在现在煤价涨到300多元,11月10日开始,水3.7元一吨,电涨到每度4.1元。第三医院是差额事业单位,20%财政拨款,80%靠自己挣。目前,第三医院外带的供暧面积是27000平方米,一个采暖期下来就要亏损30多万,这对于一个连职工工资都不能全额发放的单位来说,还执行如此低采暖费确实很不公平。

张春发认为,造成采暖难的情况不能全怪供热单位,政府应该提前定价,至于涨价对困难群体的影响,政府不应转嫁给企业,应该走别的途径解决。成本猛涨拖欠不断供热企业积重难返

记者调查发现,供热成本猛涨、企业亏本生产、部分居民拖欠采暖费给供热企业正常运转带来了严重影响。

呼和浩特科林城发热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王强告诉记者,截至5月,科林公司被拖欠的采暖费已经达到800多万元,累计亏损3000多万元。经过调查,发现许多欠费用户的经济状况良好,却无故拖欠。为此,科林公司将150多户故意欠费居民陆续告到了法院,虽然全部胜诉,但除去诉讼费,追回的钱也所剩不多。目前,供热企业追讨欠费的手段也只有停止供热和走法律程序两个手段,但效果都不好。据呼和浩特另一家大型供热企业富泰热力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供暖公司经理孙利中介绍,呼和浩特现有200多家大大小小的供热企业,就他了解没有一家是盈利的,原因主要是热源成本的提高,而呼和浩特一直执行的是98年的供暖收费标准,这造成供热企业生产与销售的不均衡。

孙利中说,在这种情况下,供热用户再拖欠采暖费对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大一点的企业还能挺住,可小的锅炉房供热企业是无法承受的。这个采暖期富泰公司预计收取的采暖费是5574万元,可到现在只收了2500多万元,目前富泰公司历年累纪欠收采暖费已达到4000多万元了。

当记者问到一个历年欠收如此之多的企业如何运转时,孙利中苦笑着说,只能靠与提供热源的单位协调,凭借一些老关系运作,最后实在不行再找政府,毕竟供热是一个公用事业性行业。

企业走向市场政府保障公平

记者调查发现,供热问题年年难,其深层次的矛盾在于“热”兼具商品的属性和社会公益的属性,二者如何有机地统一,成为政府企业最头疼的问题。

供热企业以提供“热”产品,实现经济效益。但是在经营过程中,又无法按市场规律运作。问题的症结在于,“热”很难量化。

没有实现分户计量的楼房,企业无法对交费和没有交费的用户分别对待。对不交费的用户停暖或者供暖,都是对交费用户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日久则形成恶性循环。即使企业诉诸法律,不交费的用户情况千差万别,法院难以执行。供热企业往往只是赢得一纸胜利,成功缴费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实现分户计量的楼房,也面临尴尬。企业供热的时候,以燃煤、耗水、用电来计算供热量,而用户按住房面积缴费,很难保证公平。

另外,用户按一个完整的采暖期缴费,而供暖企业受技术、效益和节能要求的限制,很难保证在采暖期内提供质量始终如一的“热”,形成事实上的不公平。

陈云飞说,目前,供暖企业提供的热商品,数量上远远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这使得企业处在卖方市场的有利地位,一定程度上具有垄断性,很难体现竞争。这是造成供热矛盾的重要原因。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热”的社会公益属性,一直以政府提供福利来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责在于保障低收入家庭冬季供热,同时维护供热市场的公平有序。然而,由于上述原因,政府采取的手段,更多的是强令企业无条件供暖。

在采访中,业内人士和干部群众认为,供热矛盾是体制机制弊端多年累积而成的,涉及到住房改造、社会保障和规范企业行为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但是首先要做的是,将“热”的商品属性交给企业,将社会公益属性交给政府,实现政企分开。

内蒙古社科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建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放手让企业走向市场,优胜劣汰,逐渐形成有序竞争。政府则从制度上规范供暖企业收费、计费方式,惩罚恶意欠费用户,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出台补贴措施,保障低收入家庭及时供暖,补偿企业的公益性付出。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