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产能迅速恢复 价格向上压力更大
据海关数据显示,我国11月进口未锻造铜环比增长20%,市场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前期国内库存薄弱和现货高升水提供的正向套利导致的;国内铜的产量环比增长12.4%,原因是经过10月的检修期后,铜开始恢复性增长。而正是由于这两大不利于多方的因素,使分析人士认为,我国铜在3个月内仍将保持消费低迷的局面,铜价将继续受供大于求的影响,尽管昨日因美元大跌导致沪铜上涨了2.58%。
国内11月铜供应量增大
昨日,国内铜价在美元贬值的刺激下大幅反弹,沪铜0903开盘24200元/吨,直接开在上周五跳水前的整理平台之上,开盘以后快速拉高,半小时以后逐步稳定在24550元/吨,全天保持横盘振荡态势,收盘报24650元/吨,相对前日结算价上涨620元,涨幅2.58%。
基本面方面有两个数据特别值得关注,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精炼铜产量为33.02万吨,同比下降2.3%;但是,较10月产量29.39万吨环比增长12.4%,之前市场预计中国11月精炼铜产量料较10月减少约1万吨,数据看起来比较“反常”。另一方面,海关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未锻造铜(包含阳极铜、精炼铜及合金)进口环比增加20%至15.8597万吨,1月~11月总进口146.9306万吨,同比减少7.7%。同期未加工铝的进口下降了41.3%,这明显有悖于市场预期。
产能恢复性增长很正常
金瑞期货分析师朱彦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向记者透露了国内15家主要铜冶炼企业的月度产量数字,从这些数字中记者发现,山东东营方圆(11月产量2.252万吨,10月产量0.8426万吨)、云南铜业(10.22,0.12,1.19%,吧)(000878,股吧)(11月产量3.46万吨,10月产量2.4万吨)增产明显。记者从分析师处了解到,山东东营方园有色公司下属一座铜厂第四季度投产,云南铜业在10月进行整修之后,产能恢复性增长,这些因素是导致11月国内铜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朱彦忠说,市场前期预估的减产1万吨的判断,是基于铜冶炼厂将进入检修期,但是检修是分段完成的,并不意味着整条生产线停车,检修过程对产能的影响并不太大,实质上企业在检修的时候是考虑到了对产量的影响,所以在库存上做了必要的准备。这也是产量超过预期的原因之一。
综合来看,分析师认为价格在11月份跌幅放缓,加上国内冶炼企业普遍采取了套期保值手段,所以金属铜的下跌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冲击并不大。一旦检修结束,产能迅速恢复,就导致了国内产量环比增长12.4%。
进口超强和跨市套利有关
对于进口数据超强,朱彦忠认为这和消费数据关系不大,不代表国内需求已经转旺。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远低于上月的8.2%,再创2001年末以来新低。此前,分析师预估为增长7.1%。这些数据也表明,基本金属进入传统的消费淡季,最近3个月消费弱市不会有根本性的好转。
朱彦忠认为,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的拉动效应是滞后的,目前国家在电力设施方面的投资在程序上还没有进入项目的招投标阶段,电线电缆企业目前来说还没有订单,国家财政投资转换成对铜的采购需求还要段时间。刚刚出台的国务院30条金融刺激方案短期内恐也难以立竿见影,国家虽然计划增大货币投放量,但是在危机之下要警惕所谓的“流动性陷阱”,近期世界各国普遍采取降低利息,但是投放大量资金之后市场并没有起色就是例子。
导致进口数据超强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内库存薄弱。前期进口贸易商在比价达到8.1以上时,就采取买伦敦铜卖沪铜的 “正向套利”操作,这或许就是前期国内现货铜高升水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