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 现代城市的面包
“如果一座城市在召开大型国际会议,就如同一架波音客机在空中撒钱。” 短短两天的博鳌亚洲论坛,使得博鳌小镇的知名度急剧飙升。一夜之间,那个偏僻小镇一跃成为了国际对话的平台。原本只有一条街道、一万多人口,在两年前甚至连胶卷都买不到的博鳌,就因为一个论坛而蜚声海内外,与达沃斯、戛纳等世界著名城市成为了亲戚。接下来,博鳌的旅游业火了,房地产升温了,北上的房地产商也杀了回来……这一切都是会展的力量。
现在,方兴未艾的会展经济正成为中国现代城市的面包。上海的APEC、广州的广交会、南京的华商会、深圳的高交会、北京的科博会、大连的服装节……会展不仅为城市现实的经济发展加油,而且昭示着一座城市未来发展的理想。哦,原来它将会是这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为城市做面包的人”正在迅速地扩大。目前有主办展览资格的公司已达230多家,每年举办的各种类型展览会超过2000个,展览总面积1200万平方米。而在未来5~10年内,中国展览业将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其年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5%~20%左右。预计到2008年,我国展览业总收入将超过65亿元,为其它行业带来400~500亿元的各项收益;2010年全国展览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社会效益近1000亿元。
这块面包的由来
会展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存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据考,世界上第一个样品展览会是1890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莱比锡样品展览会。我们总有比洋人久远得多的东西。有人说,中国的展览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易经》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只是我们还没有搞清楚这是自由市场,还是现代意义上的会展。现代意义上的展览是指贸易和宣传性质的展览,包括交易会、贸易洽谈会、看样订货会等。它要“在最短的时间,在最小的空间里,用最少的成本作出最大的生意。”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商业展览会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此前无论是出国参加国际博览会、赴国外单独举办展览,还是接待外国代表团的来华展览会,基本上都是展示经济建设的成就。无论是展会的功能、形式,及其运作的方式,都与现代意义上的商业展览会大相径庭。那时候的中国城市,是一座并不需要会展面包的城市。会展,在全国范围内还远没有成为一个产业。改革开放后,我国展览业在全国范围内真如雨后春笋,发展得蓬蓬勃勃。目前,我国展览业已初具规模,在一些地区和城市,会展甚至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内在品质上看,在我国举办的展览会的层次正在不断提升,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度也在不短地加大。这也就是目前展会这个城市面包香气四溢重要原因。目前,展览会纷纷举办同期的专业研讨会、论坛,品牌展览与国际大会交相辉映,如万国邮联大会,同期举办了邮展,而世界石油大会则同期举办石油石化展。会议因展览而增加了内容,有了直观的效果;而展览因会议提升了档次,更显其专业性。会与展就这样相得益彰。会展,带动了旅游、宾馆、饭店、航空、运输、租赁、设计、装饰、搭建、电子音像等行业的发展。在西方,这种经济的关联度(即拉动比例)高达到1:9。会展经济要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我国的会展业落后于欧洲几百年,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远没有发达国家那么高。据估计,香港地区的比例是1:5.3,而大陆沿海地区却可以达到1:6。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总裁戴克祥先生曾用“欣欣向荣”来概括目前我国会展业的现状。他认为,近几年我国展览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提高之快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没有的。从会展的环境、设施、种类、规模、水平,到会展的作用和影响,我国已经成为亚洲的展览大国,并正逐渐成为亚洲区域性的“展览中心”。
上一页12345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