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必须“软硬兼施”

2012年04月18 14:14:00 来源:制冷快报

制冷快报 -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已经成为保护农产品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制冷快报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同时,受到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后保鲜储运能力制约,农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既可以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又可以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

当今,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而我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

近年来,我国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配送环节开始采用冷藏或冷冻处理,但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只有“软硬兼施”,才能确保冷链物流不“断链”。

首先在硬件方面,要加快改造和新建一批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冻、冷藏和保鲜仓库,并利用LNG等冷能资源,建设冷链物流园区。鼓励在农产品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农产品产地开始实施低温控制,逐步实现产地到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无缝对接。提升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水平,实现从肉类和水产品分割和果蔬的分拣清洗、加工包装,到运输、销售的全过程温控。

其次在软件方面,要通过建立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等环节保鲜技术和制冷保温技术标准,强化标准执行力度。对关系到居民食品安全的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执行强制性标准;大力推广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条形码、电子标签、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逐步建立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空调制冷大市场认为,只有“软硬兼施”,才能做大做强冷链物流产业,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冷链物流体系。满足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要求,同时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为广大农民增收。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