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能效之争凸显背后利益纠结
一场关于空调产品能效标准之争在今年的市场上尤为激烈。
在能效标准争论不休的状况下,近日,格兰仕在内部召开策略会议,宣布在2009冷冻年(即每年的8月1日至次年的7月31日)开盘第一天,打响行业能效之战“第一枪”:全面淘汰三级、四级、五级低能效产品,在新年度欲将高能效产品的价格一刀砍掉三成,格兰仕将此次活动命名为“能效起义”。
此举再次将本已暂时降温的空调能效标准之争搅热。
能效之争
2004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标准,规划了超前能效标准要求(非强制要求),并计划从2009年3月起,将中国市场的空调(≤4500W)能耗限定值由五级(2.6)提升至二级(3.2)。
今年6月18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征求意见稿,至此关于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标准门槛将从现行的五级(2.6)能效比,提高至二级(3.2)还是三级(3.0)能效比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该意见稿在网上公布后遭到企业强烈反对,没多久就撤下来了。而业内大部分企业的意见是能效标准门槛缓升至三级(3.2)。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函,建议采纳中国家电协会的意见,将家用空调能效标准入门等级先升至三级(3.0)而不是二级(3.2)。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一级空调只占10%,而四五级空调占了70%以上。如果空调能效新政明年强制实施,这也意味着空调厂商将被迫停产大部分现有低能效空调生产线。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讨如何通过财政补贴的方法引导消费升级,但由于涉及的因素太多,目前方案仍未明确,一切尚无定论。记者日前致电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王若虹,他表示目前对此不予评价,一切等待政府下文,但对于企业所关心的内容标准制定者会有考虑。
利益之战
空调能效标准的争论背后实际上是利益之争。
若按“五级升二级”的新标准来实施,最直接是带来生产成本的明显提高,预计单台空调平均成本将上升10%至20%,这对企业来说压力大增,同时也必然会引起一场新的行业洗牌。
格兰仕空调总经理韩伟称,如果能效标准门槛将从现行的五级提高至二级,意味着行业库存的千万台空调将在2009冷冻年难以消化,一二线品牌将在新标准下回到同一起跑线。
“目前能效标准到底是提升到二级还是三级仍未有最后定论。二级是国外一些企业提出来的,尤其是一些给国内提供高端压缩机的外资企业,希望能一步跨越到这个阶段,以获得中国空调整机企业大量订单。”格力空调董事长朱江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如果一两年升级一个能效等级,对行业过渡会比较平稳,但是如果一下子直接提升到二级能效为准入标准,那很多中小型企业可能会出现经营困难。
“我们调查结果显示,高能效与低能效产品成本差异只在150~300元之间。”格兰仕空调副总经理吕海军称,高能效的空调售价比低能效空调高上千元,显然极大地阻碍了高能效空调的普及。对于新年度高能效产品的定价策略,吕海军表示:“目前市场上高能效产品的价格至少要降低30%,才是回归原本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