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空调行业这个夏天有点“冷”

2005年09月17 09:15:00 来源:制冷快报
时间的脚步一踏进九月,对空调生产厂商就意味着“2005冷冻年度”宣告结束。原材料涨价、能效标识实施以及消费市场增速放缓,使空调厂商在这个冷冻年度遭遇了成本和销售上的双重压力。

根据有关调查机构对全国190个城市1600家店面所做的市场监控显示,“2005冷冻年度”空调总体市场呈下降趋势,零售量和零售额分别比去年下降了5.1%和1%,在连续三年利润下滑后,今年再次受挫,一批品牌被淘汰出局。空调厂商在度过今年这个酷暑后,也许要无奈地说:这个夏天有些“冷”! 微利时代已经到来 今年,随着油价的节节攀升,与空调生产密切相关的钢铁、电解铜、铝锭、包装材料等也集体涨价。相关统计显示,空调原材料成本构成中钢铁所占比重达55%,加上塑料和铜材占到80%以上;而2005年空调用钢价格同比增加约20%,空调用塑料涨价约37%,铜价上涨约40%。而年初,家电厂商在空调售价上一致喊“涨”,并未真正得到销售渠道和市场的呼应,出现“高开低走”,降价反而成为今年的“主旋律”。

苏宁电器总经理孙为民对今年空调价格总体走势的评价是“平和”。他指出,空调价格虽然在三、五月份有所上调,但并没延续到整个年度,特别是六、七月份,本应高走,但没出现全国性持续高温,一些地区高温来得晚,一些地方还发大水,因此,空调价格最终未能“升温”。

以空调生产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半年报表明,今年上半年,空调产品的毛利率仍在下降通道中。毛利率相对较高的是格力电器和春兰股份,分别为18.29%和18.26%,美的电器和青岛海尔则为15.50%和11.88%。毛利率同比下降幅度较小的是格力电器和青岛海尔,分别为0.01和0.36个百分点,春兰股份减少了1.53个百分点,美的电器减少较大,为8.29个百分点。从每股收益看,盈利能力较强的是格力电器和美的电器,均达到0.5元,青岛海尔为0.124元,而春兰股份仅为0.011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我国空调产品的均价体系已从原先3400元的高位降至不足2000元,所谓的“特价机”与普通机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消费者充分认可了现有的价格体系,因此,中国家电业的微利时代已经到来。 大量库存影响竞争格局 空调的价格虽然降了,但未必卖得更顺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在今年这个冷冻年度结束后,国内空调市场库存量将近1000万台,一些大品牌的库存量超过150万台。

业内人士指出,2005年中国空调业产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2004年开始,大空调厂家纷纷扩大产能,2005年海尔、美的、格力的产能都突破了1000万套,一些二线品牌也在提高产能以求占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这样一来,空调厂商的产能扩张速度大大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速,大量库存就不可避免,也为明年的竞争格局增添了变数。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其实去年的库存也差不多如此,一些企业库存较大也许是战略或战术上的安排,尽管空调销售的季节性较强,但大品牌厂商的客户资源稳定,全年生产较为均衡,出货规律不一定与季节变化一致。

今年的九月还有一道“门槛”:从9月1日起,无能效标识的空调全面禁止上市。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库存空调由于能效标识制度实施而被宣布了“死刑”,为厂商“回炉”增加了储存、运输、生产改进、包装等不容忽视的成本。 品牌集中度继续提升 调查机构的市场监测数据显示,空调品牌的淘汰在加速:2004年监测品牌数目是104个,而今年这个数字下滑到24个,淘汰率为77%,比去年的60%提高了近两成。强势品牌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增强,海尔、格力、美的的市场份额达到44%,比去年高出了3个百分点。同时,二线品牌分化明显,有的企业迅速窜升,大有挤入一线品牌的势头,而一些企业缺乏后劲,尤其个别近几年才进入空调业的品牌,在经过最初的营销拉动后停滞不前。

格力、美的、海尔等一线品牌展示出在市场份额上的“强者恒强”,既缘于它们多年来致力于提升品牌号召力和完善网络建设所取得的成效,也得益于它们不断推出差异化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孙为民从苏宁电器近年的销售情况证实了上述变化。据他介绍,在2004年之前,苏宁经销的空调品牌有25至27个,但在2005年只有15至17个;从销售额看,前十名品牌超过80%,集中度提高很大,前两位海尔与美的销售额超过20%。孙为民认为,今后全国性空调品牌将集中在13-15个左右。 竞争向新品和服务延伸 价格竞争使空调厂商尝到的甜头越来越少。业内人士指出,早在去年底,格力、美的、松下等空调厂家均将3年包修延长为6年,此举大大加剧了行业内部的售后服务竞争。因此,在下一个冷冻年度里,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参与到高端新品和售后服务的比拼中来,综合实力和市场耐力将主导未来的竞争。

国美电器采销中心总监刘小东指出,现在,厂家和商家普遍加大了对高端新品的投入力度。他认为,变频空调份额会继续提升,从变频空调出现开始,每年销售额递增10%左右,当然各地情况不一致,与当地对能源紧缺的认知度有关。

孙为民则认为,变频空调的技术虽好,由于给消费者带来的感受不像从黑白电视到彩电那么直观,目前对市场的拉动不会特别明显,而空调外观设计将成为卖点,如三星、LG注重产品外观,对市场的确有冲击。

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后,空调产品在技术革新上不会有太大变化,而个性化外观、高附加值功能将增加一些新变动,特别是在3C融合的趋势背景下,空调与3C融合会促使行业发展上的新成果出现。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