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对铜价支撑有限
受一系列好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出台,近期铜价大幅反弹,中国需求再次支撑期铜价格,市场人士认为,若全球经济形势仍不见好转,需求压力增加将令铜价上涨无法持久。
据有关媒体报道,因G20会议决策带来意外惊喜,经济复苏预期升温令市场如沐春风,铜价在国内清明小长假期间一度劲升至五个月高位。中国需求又一次成为本轮涨势的“领军者”。当全球需求低迷之时,中国庞大的进口数据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库存的减少和注销仓单的大幅增加更令市场对于中国需求充满期待。
近期,一系列好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出台,以及G20会议达成的经济刺激计划,提振了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推动多数商品价格上扬,铜价亦受益进一步扩大涨势。此前美元贬值导致商品指数基金受青睐,G20会议的政策刺激以及中国买盘的积极介入,导致铜价再度走强,而市场对中国需求的预期升温更加剧了涨势。
自2009年以来,“中国需求”成为市场谈论最多的“话题”,宏观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经济数据的回暖、国储局收储以及铜进口的持续增加等因素,皆把中国推向了引领市场走势的“风口浪尖”上。
目前来看,中国需求的确出现了一些回暖的迹象:PMI数据升至50之上,各项经济数据皆开始回升,在国内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出台后,中国的消费需求有望维持。据安泰科的调研:企业普遍反映3月份以来市场需求有明显恢复,生产订单与开工率较2月份迅速回升,且好于预期。其中,部分棒线材生产企业的开工率3月份已经恢复到饱和状态,一些板带材生产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也达到90%的水平,一些铜杆企业的产能甚至提高了20%以上。
尽管对于市场而言,中国需求是用于真实消费,还是仅为国储补库行为,仍是一个谜,但鲁证期货分析师李贤认为,即便是因为国家收储,毕竟库存减少、且现货市场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这些都对价格起到了拉动的作用。后期在欧美需求持续低迷的形势下,国家收储仍是市场上不能忽视的力量,也将带动铜价振荡上行。
相对于全球需求疲弱来说,中国政府的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不断的政府收储行为,都为铜需求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方正期货分析师唐方静表示,1-2月份信贷规模大幅回升,流动性的增加为铜价上涨提供了支撑,中国需求对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她同时称,如果全球经济形势仍不见好转的话,全球需求压力增加将令铜价上涨无法持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智利会议上,英国商品研究局(CRU)公布了颇为悲观的估测。CRU预计,2009年全球铜需求将减少13.5%。其中中国需求仅增加1.1%;而全球其他地区可能会史无前例地大幅减少19%。
自2009年2月以来,铜价涨势显得“小心翼翼”,每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之后,都会进行休整。借助美元回落的契机,铜价一举突破五个月高位后再一次呈现振荡整理行情。那么,此次调整之后,铜价会否一如既往地继续攀升?
毫无疑问,LME仓库取消仓单增加令市场愈发预期中国需求可能回升,也点燃了铜价进一步上扬的希望。4月8日LME取消仓单增至59,825吨,之前一周为27,675吨。中证期货研发部经理王晓黎称,“近期铜价有望在创出4,500美元的新高之后,步入一个振荡区间,但本轮反弹还有一定冲高动能,后市仍有望冲击4,800美元一线的关键价位。”她也同时表示,市场若真正企稳,还需要经济基本面的转好以及资金流入整个商品市场的支持,这也是后期关注的重点因素。
在4月8日,因美国政府制定计划救助寿险公司,以及零售商BedBath&Beyond公布强劲财报,增强市场对消费支出的乐观情绪。美股止住了连续两日下跌的走势带动铜价继续上涨,且沪铜随之触及五个月新高。渣打银行(StandardBank)分析师表示,预计在短期内,外汇市场、全球股市以及技术面将继续指引着市场方向。
另外,市场仍在继续关注中国国储局进行的收储行动。JP摩根的分析师Michael Jansen表示,国储局2009年可能大约购买250,000至350,000吨铜,令供需过剩预估减少40%左右,至715,000吨。期铜“极度利空”的需求面前景被中国的收储以及由于废铜短缺引发的阳极铜需求增加所抵消。
JP摩根4月8日上调2009年铜价预估,从3,163美元上调至3,338美元。该机构同时称,除中国外,铜市需求仍低迷,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