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空调降到二线?
尽管之前有市场调查表明,在奥运会的推动下,中国空调产业将获得35%左右的增长。特别是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唯一白电赞助商,海尔中央空调在奥运项目销售获益匪浅,但是,从海尔8月底公布的半年报来看,与专注空调业务的格力和后来者美的相比,海尔空调似乎正在沦为二线品牌。
奥运效应已经消退
8月底,各白电类上市公司的2008年半年报纷纷出炉。单从销售收入来看:今年上半年,格力电器的空调销售收入为235亿元,同比增长25.41%;美的电器空调销售收入为199亿元,同比增长34.66%;而青岛海尔的空调销售收入不足69.98亿元,同比下降3.04%。
同样,从海尔空调在国内空调市场占有率的下降,也说明情况不容乐观。据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提供的《中国城市家电市场零售监测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1-6月份,海尔空调国内市场的零售额的份额为15.18%。而在不远的2003年,海尔空调市场占有率还曾遥遥领先,达23%。
针对销售额和国内市场占有率的下滑,青岛海尔方面将原因归结为不利的市场环境。青岛海尔方面宣称:在家用空调领域,由于“房地产业的疲软、自然灾害的影响,给空调市场形成较大压力”。在商用空调领域,“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产品成本随之上升,成本压力日益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知名家电专家刘步尘表示:“今年海尔空调表现不如格力、美的好,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其出口主体市场美国遭遇次贷危机,影响了海外销售;另一个是海尔空调率先提出涨价,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销量的提升。”
据记者了解,此前,2008北京奥运会曾给海尔商用空调的发展带来活力。据海尔方面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海尔获益颇丰,所有配套中央空调的26个奥运场馆中,海尔成功中标国家体育场“鸟巢”、丰台垒球场、青岛2008年奥帆赛基地等23项奥运工程。而往届奥运会,奥运工程一直是开利、大金、东芝等国外品牌的天下,国产品牌由于品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绝少染指。
相对于行业老大海尔,美的和格力也不甘落后。2007年8月,美的空调击败4个国外顶级对手中标首都机场新航站楼附属工程;同年9月,格力中央空调中标北京奥运媒体村工程和中体奥林匹克花园,获得3000万元订单。但是对于海尔来说,奥运商机已经被提前瓜分殆尽,奥运带来的短期效应正在逐渐消退,而企业经营业绩和市场占有率的下滑正成为其最大的忧虑。
渠道拓展难挽颓势
针对海尔在空调领域的困境,有业内人士称,除了大环境对空调行业整体不利之外,海尔空调在国内市场的渠道渗透力不强也是其市场份额下滑的重要原因。青岛海尔方面也意识到上述问题,开始逐渐改变过分依赖国美、苏宁等家电大卖场销售的局面。
青岛海尔在其2008年半年报中宣称:“在市场开发上,公司空调业务坚持一二级市场与三四级市场并举前进的发展战略,针对不同市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渠道策略。在一二级市场与国美、苏宁等大型连锁渠道和高端百货进行战略合作,作为高端品牌展示和销售的窗口,保持青岛海尔空调业务市场份额领先的稳固地位。”与此同时,青岛海尔表示将重点拓展“空调专业渠道和海尔自营空调专卖店,提升三四级市场的门店数量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空调产品的渠道布局 ”。
据记者了解,为拓展三四级市场,青岛海尔与河南日日顺合资成立由青岛海尔控股的重庆日日顺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青岛海尔在三四级市场的销售业务。该销售公司已于2008年5月27日正式成立。在专卖店的建设方面,此前有媒体援引青岛海尔的内部人士言论称:“青岛海尔拟新建1500家空调专卖店以进一步强化渠道优势。”
但是在知名家电专家陆刃波看来,除了大环境的影响之外,海尔在空调领域的困境,其根本原因还不在渠道渗透力不强上。“海尔在空调领域的困境主要是因为海尔集团对空调业务的重视不够。”陆刃波表示,“作为海尔白电的三大业务,其冰箱和洗衣机近年来增长非常快,新品推出也很快。但是就空调业务来说,与格力和美的相比,不论是在产品更新还是资本运作方面,海尔空调都表现平平,再加上人事变更不断,都影响了其业绩增长。”
“拓展渠道是治标不治本。”在陆刃波看来,不论是重庆日日顺电器销售有限公司的成立,还是海尔自建专卖店的传言,这些都不会起到根本性作用,“只是一种概念上的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