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商魂:偏执狂赌性
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前任总裁和CEO安迪·格鲁夫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话以及1996年出版的他那本著名的同名自传,10年来令国内外商界人士无限欣赏。
据说柳传志把该自传列为最喜欢的三本书之一,而且在数年中反复深入拜读,领会其“偏执狂”的精华。另外,数不胜数的企业家们,自动配合为自己冠以“偏执狂”的名号,并颇以之为自豪。这其中就包括本书即《顺驰秘密》所描述企业——顺驰的创始人孙宏斌。
企业家把“偏执狂”上升到了一个高度,在不同的理解层次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理念:偏执狂管理。至于“偏执狂”到底是什么意思,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所以我们迫切需要简单地剖析整理一下各种版本的偏执狂组成基因,以便业界管理者们更好地执行“偏执狂”精神。
“偏执狂”这个名词中,最重要的一个关键字应该是“狂”。要知道这是一种病。
达利是举世公认的“偏执狂”患者。他最著名的话是这样的:“我对黄金的热爱是不会改变的,爱金钱、美元和黄金并不是罪过。在工作一天之后只有收到一张大额支票才能睡个好觉。”1934年这个狂人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称:“我与疯子最大的不同就是我没有疯。”达利工作时采用的是著名的“偏执狂批判法”———即用狂想方式进行创作。虽然达利独特的创作方法需要他经常处于近乎疯癫的状态,但是他这种充满表演欲的天性和特立独行的疯狂表白,使他得到了公众的始终关注并达到自己事业的巅峰。
不过,另外一些典型的“偏执狂”的命运就比较凄惨了。巴尔扎克小说《高老头》叙述一个有偏执狂的父亲,为了爱两个女儿,忍气吞声,无怨无悔地牺牲,终于在死亡中得到升华。当他真的一无所有,再也无法“买”到女儿的爱时,只有死亡才能让他得到解脱。
企业家们身上的“偏执狂”基因中,最显著的一个是“焦虑情绪和危机意识”。安迪·格鲁夫的“偏执狂”症状是常年处于一种焦虑情绪和危机意识之下。他那句话的语义背景是“只有惶惶不可终日者方能生存”。他的意思是,某种接近偏执狂症的东西是在这个环境中幸存下来的关键。你可以把它叫做永久性的高度警觉状态,一种“橙色警报”,一种你永远渴望了解全部真相的欲望,或者正如人们在印度所说的———“神之不满”(d iv in e d iscon ten t)。某个地方的某种东西会影响你的企业,也许是现在,也许是将来,而你只有在查出来它是什么之后,才能宽心。
“偏执狂”企业家们身上的第二个基因,是“对冒险和赌博的疯狂喜好”。按照一位企业家自己的描述来说就是:“我喜欢这种充满着未知、恐惧、害怕、刺激、兴奋的味道,会刺激你的激素以最快的速度迸发。”企业家的作用不在于高超的管理能力,而在于混沌之中的先见之明,在于机遇来临之际的孤注一掷。一个企业的行为其实就像一个赌徒,看盘,然后投注,不管赢了输了,下一轮再看盘,再投注,直到赌本光了,出局。结局是注定的,但人们前赴后继其实是为了过程中的体验和刺激。
李嘉诚在这方面有过一个描述,他说生意做到他现在这个程度,往往有六成的把握他就决定投注。“是的,未来是难以预测的,等到我们完全有把握的时候,机会已经走了。从这个角度讲,做生意是要有天赋的,这个天赋一是感觉,有人称之为‘商魂’,据说M BA课上不讲,因为无以言传,二是赌性,那种破釜沉舟的魄力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赌性: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拒绝平庸。我看过李书福的访谈,他说他小时候喜欢赌,而且很敢下注,往往是把赢来的再统统投下去,直到输光。当时听着不以为然,因为我对赌是抗拒的,一旦上了赌桌,早晚会输光。但是,现在想来,正是因为这种赌性成就了他,让他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福特,我希望这样。”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