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有暴涨的可能性
中信证券近日推出的行业报告认为,由于目前全球库存消费仍然处在2.5周的低水平,且未来一段时间内大量库存积累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铜价高位的剧烈波动还将难以避免,出现暴涨、甚至达到10000美元/吨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铜之所以成为基本金属中的强者,与产量扩张缓慢息息相关。2004年以来,铜价持续高企,理论上,高铜价直接给铜矿生产商带来丰厚的利润,有助于刺激其增加产量。然而,由于种种瓶颈的制约,产量增长的速度总是令人失望,2006年全球铜精矿产量增长只有1%。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年这种状况会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呢?中信认为,从最新的数据来看,尽管产量开始对高价格有所反映,但是产量增长仍然较为缓慢。
同时,中国过剩产能正在消化,国内市场逐步趋于紧张。2007年初,在国内外有利的比价条件下,大量、集中的进口导致国内市场出现了持续的过剩。这对5月份以后国内外比价和铜价都形成了比较大的压力。随着比价的下滑,进口持续的亏损,进口自6月份开始显著的下降,这又刺激了国内消费商、贸易商开始消化此前形成的过剩。按照最新的数据统计,截至7月底,年初形成的过剩已经主要体现为交易所库存和贸易商持有的部分库存。随着8月中旬,一些受到季节性因素减产的铜管行业的重启,新增消费需求的入场采购,势必会进一步导致现货市场趋于紧张。铜价高企给制冷行业控制成本带来压力,同时也将促进铝代铜等技术的研究开发。
铜库存依然处于非常低的水平,特别是智利上半年也发生了严重的清库。自2007年初以来,欧美地区的交易所持续下滑,带动了贸易升水的回升,这也是春节后铜价走强的重要支撑之一。虽然欧美地区的库存依然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但是同期亚洲地区的库存却开始持续上升,对之后中国国内外的比价形成了比较大的压力。另外一个主要的库存变化就是智利上半年基本上消化了去年积累的库存。由于出口的下降,2006年四季度智利库存大幅上升16万吨;然而,随着中国进口的强劲复苏,尽管上半年产量也出现了一些扩张,库存的消化还是非常的顺利。根据智利铜业委员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消化13.5万吨,基本上消化了去年四季度形成的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