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冷库建设需新模式
制冷快报 - 本报记者了解:近几年,我国冷库建设发展速度比较明显,新建冷库主要分布在各水果,蔬菜主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如北京、上海、江浙以及湖北、河南等地,在重要的运输港口冷库需求量也比较大。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拥有冷冻冷藏冷水机能力900多万吨,其中中外合资、私营和外资冷库约占50 万吨,国有冷库850 多万吨。其中内贸系统冷库容量达540多万吨,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外贸系统260万吨,水产系统55万吨,轻工系统45万吨。其中水果冷藏占55万吨,蔬菜冷藏占45万吨。
虽然我国冷藏库容量近年来增长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按冷库冷藏容量,原国有企业的占总容量的 2/3,以大中型冷库为主,库龄多在 30年左右。截止2011年,我国各类生鲜品年总量约7亿吨,冰冻食品的年产量在2500万吨以上,总产值520亿元以上。显而易见,900多万吨的冷库容量还远远不够。我国的各类冷藏库,不论规模大小或功能如何,以往均按土建工程的模式建造,到目前这种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这种建筑结构不合理,不适用现代冷链运作模式,必须进行冷库资源的整合改建与新冷库的建设。
而美国现有2200万吨的冷库,近33亿立方英尺,是我国冷库面积的两倍还要多。而中国人口是美国的五倍,所以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未来的冷库需求很大。空调制冷大市场专家认为,关于中国冷库未来的发展,我们可以参照和借鉴国外冷库的现有运作模式以及发展路径。在国外有很多公共冷库,使用者采用租赁的形式,冷库建设的规模扩大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所以大的综合型冷库是中国冷库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快了农产品深加工,食品精加工及冷冻冷藏迅猛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冷行业的发展,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藏中,必须采用新的冷库模式。同时对冷库吨位,规模和形式的要求越来越高。标准化、模块化、工厂化等全新的建筑理念将逐渐替代原有冷库的建造模式及运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