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热潮持续 未来三五年增长可观
冷库是发展冷藏业的基础设施,也是在低温条件下贮藏货物的建筑群。近几年,冷库发展可以用如火如荼来形容,是什么催生了冷库“热”现象?现有冷库布局、结构是否合理?还存在哪些问题?新技术、新设备又将给行业带来哪些改变?未来的冷库是什么样?敬请关注本期特别策划之产品调查《我国冷库最新发展形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冷库容量逐年递增,各地大型冷库建设项目不断涌现。2013年年底,中国仓储协会在海口举办的“全国冷库建设与运营研讨会”透漏,目前我国现有冷库为一千九百零七万吨,未来三五年还要增加一千万吨,预计市场有三千万吨容量。“这不包含旧的,或者年限时间长的,需要改造的冷库,也不包含小作坊式冷库,主要以物流库为主。”大连冰山工程师马双告诉记者,未来数年内我国冷库容量仍将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
政策倾斜是后盾
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发布,一石激起千层浪。内容指出,到2015年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同时,我国将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冷库是冷链物流的基础,对平衡市场波峰波谷,调节产品流通、减少货物损耗,推动冷库上下游乃至整个产业链,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尤其是在当下我国人均配额小于发达国家,产品储藏消耗量大的情况下,国家非常鼓励冷库建设。
大连冰山、烟台冰轮等工作人员指出,相关政府部门除了政策外,还给了建设方很多资金,甚至是免费的援助,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内部也有相应的项目支持。于是不仅是一线城市,在青岛、天津、沈阳、武汉、西安、福州,甚至日照、宜昌这样的二三线城市都兴起了冷链物流园的建设大潮。
“现金流”大手笔涌入
虽然房地产仍然是一种较为稳健的投资渠道,尤其是一线城市交投火热,楼市稳步上升,保险机构纷纷投资房地产以实现保值增值。但是在不间断、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之下,很多机构包括投资者都关注到相关的调控细则,从政策这个角度去考虑,受影响会有部分房地产市场资金会从市场流出来转向寻找新的投资需求。
据分析,冷链物流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投资产业之一,除了地产外,来自其它行业的投资消息一直络绎不绝,热钱滚滚而入、不断壮大产业链。“据我观察,这方面的资金流入到冷库领域,吨位都不会小,最少有3万吨,大的有10多万吨。”大连冰山工程师马双分析到。
此外,嗅觉灵敏的投资机构也积极参与到冷链物流行业中来。投中集团数据显示,2011-2012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共发生7起VC/PE投资案例,累计融资规模逾5亿元。
消费决定供求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的生产大国,许多农产品在世界上居第一位。此外,我国还是一个贸易大国,每年进出农产品数量较大,如蔬菜、水果、鱼类、大豆、油类等。近些年,农产品加工量增长较快,预计到201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3万亿元,增长100%,年均增长15%。在产品物流量上,2011年我国农产品物流量达到23360.98亿元,但是,占我国物流总额较小仅有1.47%。
同时,我国是一个消费大国,13.47亿人,仅北京就有2018.6万常住人口,有21000万全国来客、有520.4万境外游客、5万外国商务人员,合计为23544万人(次)的消费,没有一个人的消费与冷链无关。“面向老百姓的产品,基本都比较火爆,不管如何,老百姓都会吃到冷库储存产品,也离不开冷库产品。”大连冰山工程师马双认为,巨大的冷链需求将拉动市场投资,预计有约2000亿元资金投入国内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国内冷链装备制造业市场规模到2015年将达到3500亿元。
回报率的“诱惑”
据了解,目前国内冷库主要有储藏型冷库和交易型冷库两种形式。由于交易型冷库要以市场为后盾,而市场往往不是短时间能够形成的,因此在投资冷库的热潮中企业大多会选择投资风险较低的储藏型冷库。
针对冷库投资回报,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以一个库容量为5000平方米的土建冷库举例,按照每平方米冷库租赁价格70元计算,每月冷库收入35万元,年收入400多万元。
冷库初期建设投入约1000万元,维持冷库后期运营的电费,年度开销不到3万元,再加上人工及其他开支,一座运营良好的冷库,一般3年便能收回投入。而冷库的设计年限一般都在20年以上,短时间将成本回收后,以后的利润便更加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