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高端冰箱重蹈空调覆辙
“近年来,多门、对开门冰箱持续放量增长,吸引各方品牌强势进入。但是综观整个国内高端冰箱市场,产品去掉品牌后,冰箱特征都是大容量、多门、多温区,同质化严重;而多门冰箱食物易风干、易串味、耗电大等棘手问题,大多没有有效解决。”昨天下午,海信科龙主管国内营销的副总裁石永昌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直指当前高端冰箱市场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尤其在多门、对开门冰箱市场愈演愈烈。
作为国内冰箱业两大中国名牌品牌容声、海信的市场掌舵人,石永昌吁请同行跳出“同质化竞争”思维,加大对冰箱核心应用技术的创新研发。同时他认为,随着冰箱业能效标准政策的调整和国内消费需求的升级,高端冰箱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冰箱品牌格局也将告别混战,重新恢复稳定态势。
冰箱业“最大的金矿”
记者:除了传统冰箱品牌,近年来美的、长虹也依靠资本并购等方式强势切入冰箱市场,并且迅速推出多门、对开门高端冰箱,国内冰箱业真的具备了集体走高端的市场容量么?
石永昌:多门、对开门冰箱市场已经表现出成为我国冰箱企业全力开采的“最大的金矿”。来自中怡康统计数据显示,多门、对开门冰箱零售量份额去年较2004年上升170%,年均增长约40%,远高于冰箱总体销量的年均增幅。而根据对中国城市居民的调查分析,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有25%的城市家庭步入中产阶层。
从中国的人口规模增长速度来看,相应的中产阶层人数将达到1.7亿人。以人均家庭规模3口人计算,2010年将有5700万户达到中产阶层家庭。而多门、对开门冰箱,将是中产家庭新购、换购的理想选择,这意味着这一市场存在着很大的需求空间。考虑到多门、对开门冰箱毛利较高的特点,就不难理解这么多品牌集体抢食这块市场。
记者:海信今年高调杀入多门、对开门冰箱市场的品牌,容声冰箱已经在高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海信切入出于何种考虑?
石永昌:今年4月,海信多门、对开门冰箱在全国批量上市,海信自此也成为国内第14个进军多门、对开门冰箱市场的品牌。尽管高端多门、对开门冰箱市场销量增速很快,但总销量还很小。我们作过调研,当前算上海信、容声、海尔、西门子在内的14个多门冰箱活跃品牌,平均每个品牌的月销量为2000余台。而同期3门以下冰箱市场,活跃品牌共24个,平均每个品牌月销售在3万台。多门、对开门冰箱市场还很小,仅占冰箱市场总销量的3.89%。海信之所以将多门、对开门冰箱锁定为高端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因为这个市场的高速成长性和巨大的潜力。
高端市场频现“低端竞争”
记者:相对于空调、洗衣机,冰箱市场品牌格局历年很稳定,但从去年以来这么多品牌蜂拥而至,会否对行业格局产生变化?
石永昌:随着竞争的加剧,同质化正在困扰多门、对开门冰箱市场。就在3年前,多门、对开门冰箱市场仅有西门子、LG、三星等寥寥数个外资品牌瓜分市场;进入2008年,这一市场上的品牌数量已增至14个,除了外资,国产海尔、海信、容声、美菱、新飞等市场销量前5大品牌也全部加盟,冰箱新军美的也高调抢食这块市场。但是蜂拥而至的新进品牌,并未带来争奇斗艳的创新技术,几乎所有品牌都专注于打造“大容量、多门、多温区”的冰箱。反应到市场上,这些概念在海尔、容声、西门子、LG等品牌的高端冰箱上几乎完全一样,功能上也没什么两样。
我们认为,单凭“大容量、多门、多温区”等外在表现的简单模仿,只会在同质化的市场氛围中越陷越深,冰箱业不能重蹈空调业数十品牌同质化竞争的覆辙。要想在10几个品牌的混战中胜出,仅仅依靠“人有我有”的技术和产品,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