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业如何应对渠道同质化

2006年09月15 08:19:00 来源:《制冷商情》

2006年的空调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也已稳健收官,目前,对于厂商来说,如何充分把握明年空调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制胜关键。面对明年的空调市场竞争,空调企业该怎么办?影响企业和市场走势的因素又有哪些?这些因素中,哪些是企业已经具备的,哪些是企业还不具备的?这些问题考验着市场的发展走势,也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现阶段空调企业的整体实力相差不大,除了领军企业之外,其它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技术、产品、渠道等严重同质化的前提下,企业竞争力需要在组织推进体系中的执行力与控制力来实现。

执行力是核心

实际上,经过多年来的市场征战,现有空调企业在整体竞争力要素的构建过程中,基本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标准。特别是在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上:海尔、美的、格力与志高等企业以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为内容的三足鼎立模式已经建立起来,并且在近年来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应该说,这些都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最基本要素。但在市场竞争不断白热化的条件下,这些内容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并不能成为突围跟二次发展的动力。透视海尔、格力等企业近年来之所以能够在竞争的激烈的市场中成功突围,特别是能够及时把握住春兰、华宝等老牌企业萎缩或退出的机会,迅速成长为行业的领军品牌,有一个突出的竞争优势:他们在组织体系中执行力非常强。

现阶段,对于所有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对每一项制度、方案跟政策的传递与落实情况。在内部,从管理层到执行层,都需要能够贯彻执行,管理层更要带头执行;而在外部,从总部到办事处,再到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在这一过程中的许多环节要避免与减少失真,每一个人都尽可能地将工作细化。

控制力是保障

实际上,谈到执行力,就不得不说控制力,这两种要素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的执行力好,那控制力就强。

对于企业控制力的重要性,业内专家蔡寒眉将以行业价格为例进行说明。

一直以来,价格战都是空调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特别是对于众多的行业新进者而言,价格战的功效不言而喻。短短几年时间,在价格战的拉动下,空调企业从最高峰时的五百多家,演变到目前的不足四十家。此时,许多人都将企业关门的矛头指向价格战,认为正是在恶性价格战的整合下造成了市场洗牌的加速。事实上参与价格战的企业远不止这几家,包括美的、志高、新科、海信、格兰仕等一大批企业或多或少地参与了价格恶战。但他们却能够很快地活在市场上,而且伴随着价格战的洗牌,抢占了更多份额。

是什么原因导致市场上同样的行动却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关键在于企业对价格战控制力的强弱。企业的价格战多为一种市场竞争的策略。在很好的控制价格的范围与底线时,还能恰如其分地控制价格战的时间跟次数,就能起到淘汰对手、巩固自我的目标。实际上,无论是在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中,还是在内部的质量控制、工艺保障、上游供应商控制等多个方面都需要企业的控制力,这样才能保障整个企业市场竞争力呈正例发展。同样是两家都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一家企业的产品质量合格率可以达到99%以上,而另外一家只能达到95%,这种细微数字上的差别,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企业控制力的强弱。

体系构架是基础

人们常常认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是一个团队综合实力的博弈,而不是某一个人的聪明智慧。无论是企业的执行力还是控制力,都需要一个清晰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来支撑,才能最终发挥其优势。现在许多空调企业开展规模化竞赛,实际上就是一个体系架构的典型案例。美的、格力、格兰仕等企业都大力扩充产能,上千万台的生产基地容易建设,所需的资金、实力也不大,但如果缺乏相应的市场销售体系相支撑,那么规模化效应只会沦为纸上谈兵。

早在2006年市场启动初期,LG、奥克斯、新科等一大批空调企业都进行了战略调整,通过压缩成本,避开价格战,整合部门设置,转变营销模式等诸多方式,重新发展思路。这是主动求变,积极调整。而与此同时,东洋等企业也面临类似问题,却没有及时调整或者方向出了问题,从而倒闭。

2007年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仍然面临体系的重组和整合,在保证市场操作体系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更主动地根据市场发展形势,调整企业内部体系构架,最终建立起一套完善科学的组织体系,能够应对来自市场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与挑战。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