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老板的三种思维病症

2007年03月01 00:00:00 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领主意识:由于事业顺利,管理者愈来愈固执己见,所有的重大决策都由企业领导人自己作出,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一个强有力的家长会给企业造就创业的辉煌,但是,独具个人特色的管理风格很难制度化和重新复制。出身底层的企业家内心深处多少有些报复心理,或者是补偿心理;政治愿望受到挫折的人则把自己的企业当作假想的政坛。其实,民营企业家中有这种意识的,很多与其出身有关。特别是对第一代企业家。

权谋文化和公司政治:企业家的领主意识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权谋文化和公司政治的盛行。这种家长集权式的领导风格还使企业的经营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不喜欢下属表现出比他更强的才能;强调下属对自己命令的绝对服从,这就使得华人企业的员工创新意识薄弱,他们只是在命令下机械式的重复工作,他们对市场的变化难以做出反应。既然是领主,一切以是否听领主的话、是否顺领主的心意为标准,而不是以对企业的实际贡献为标准。最后的结果是,企业中出现大量职场政治家,他们不以做实事为务,而以讨企业家喜欢为务,整天揣摩领导意志。与此相对的是,这些人因为让企业家高兴而得以提升,于是,大家群起仿效,做表面工作,溜须拍马,真正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人,反而得不到各种利益和报酬,最后,要么同流合污,从“会做事”转变为所谓的“会做人”,要么离开,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

“人治”化治理:权谋文化和公司政治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决策机制和民主管理机制,所有的重大决策都由企业领导人自己作出,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其决策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能力,这实际上孕育着作出错误决策的较大风险。企业规模越大,这种危险性就越大。许多民营企业家缺少这种规模意识,满足于小富即安。一些民营企业家拘于小打小闹,家族经营,船小好掉头的狭隘观念,不愿与他人进行资金,技术等合作,使民营企业难以成规模,难以走向企业集团化,从根本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具相当规模的家庭—厂商—公司制的企业,包括一些已经脱离家庭的,甚至是股份制的企业,也没有跨越家族门槛或家长权威模式而转换为现代企业制度。究其自身的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家族主义文化的束缚。企业在取得一定成绩后,容易居功自傲,紧接着便会独断专行、排除异己,形成“一言堂、家族人治化管理”,这样,在企业内部没有任何制衡和监督的情况下,一旦决策失误,企业就会陷入绝境。这是由成千上百个案例证明了的。权威管理,依赖干个人领导力的形成,容易造成人存企业兴,人亡企业衰。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