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产品进出口两大问题需重视
据海关统计,1-11月我国未锻造的铜及铜材(以下简称铜)进口185.5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1%,金额110.2亿美元,增长28.9%;出口75.6万吨,增长44.5%,金额48.1亿美元,增长115.3%。进口量减价增,出口量价齐增成为当前我国铜产品进出口的总体特征。
一、进口的主要特点
(一)进口加工贸易占据主体地位,一般贸易锐降。1-11月,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铜129.5万吨,增长2.1%,占同期铜进口总量的69.8%;一般贸易进口20.4万吨,下降66.3%,占11%。
(二)进口平均价格上扬;主要从台湾省等4市场进口。1-11月,进口铜平均价格5942美元/吨,增长63.1%。祖国大陆自台湾省进口铜37.2万吨,下降1.5%;我国从智利进口32万吨,下降45%;从韩国进口26.1万吨,下降1.6%;从日本进口22万吨,增长28.5%。自上述4个市场进口合计占同期进口总量的63.2%。
(三)外商投资企业是进口主体;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1-11月,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铜115.4万吨,增长2.7%,占62.2%的比重;国有企业进口52.6万吨,下降40.5%,占28.4%。从产业布局来看,进口企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1-11月进口95万吨,增长2.1%,占51.2%的比重。
二、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出口加工贸易是主体,一般贸易增速最高。1-11月,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铜43.6万吨,增长44.9%,占全部出口的57.7%。一般贸易出口23.8万吨,增长54.4%,占31.5%。
(二)出口均价上涨;香港等4地是主要出口市场。1-11月,我国出口铜平均价格6361美元/吨,增长48.9%。内地对香港出口19.5万吨,下降4.5%;我国对韩国出口16.4万吨,增长100.7%;对东盟出口8.1万吨,增长124.2%;祖国大陆对台湾省出口6.9万吨,增长154.5%。对上述4个市场的出口占出口总量的67.3%。
(三)外商投资企业为出口大户;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1-11月,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0.8万吨,增长55.2%,占54%的比重;国有企业出口21.8万吨,增长34.1%,占28.8%。从产业布局来看,出口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和中部地区。其中,长三角1-11月出口19.9万吨,增长26.8%;中部地区出口13.4万吨,增长106.6%。上述区域出口合计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4%。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