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企业流程再造是一场企业管理商务革命
7月23日,本报刊发了题为《海尔再造》长篇报道,对青岛海尔集团从1998年9月8日起在企业中围绕市场和满足客户需要目标进行的业务流程再造进行了系统介绍,并从管理的角度对海尔再造进行了评价。报道刊发后,引起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兴趣。
在由本报和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海尔再造”与企业信息化研讨会上,与会的经济、管理学家和学者认为,海尔用管理信息化带动企业再造的实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市场链为纽带,再造业务流程,既借鉴其他企业尤其是国外跨国公司成功的经验,又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地实施了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二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运动。三是以产品个性化开发和网络化制造系统为后盾,实现高效率的电子商务运作。四是以人力资源开发、OEC(日清日高、日事日毕)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为基础,使信息化建设与基础工作相互促进,快速有效地推动企业信息化和国际化进程。
出席研讨会的国家经贸委副秘书长甘智和说,去年11月,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召开了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会议,会上推出了联想、海尔、斯达3家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典型经验。
目前国家经贸委正在青岛举办海尔管理信息化经验现场培训班,引起了企业的广泛兴趣,许多企业积极参加培训。参加培训的企业感到,海尔的实践也让大家对企业如何开展信息化有了新认识,即,只要我们的企业面向市场,下功夫做好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相结合的工作,管理也同样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会上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海尔实施流程再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工作和体会。他说,海尔的流程再造:一是推倒了企业内外两堵墙,把割裂的流程重新联结起来,形成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的市场链流程。外部,通过推倒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墙,形成了共生共赢体,上游的分供方不再是以满足企业为宗旨,而是与下游企业共同满足终端消费者的需要。内部,海尔将部门职能关系变成市场关系,部门之间不是以各自利益划圈,而是以市场的效益确定报酬;二是速度制胜,输入用户的需求输出用户的满意,将职能下达任务转化为用户需求,减少层次,让企业每位员工直接感受和快速满足用户的需求。企业的运行都是围绕定单而进行,因此企业的信息化是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进而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三是全员经营,海尔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只有企业每一位员工都充满活力,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才能得到体现。
本报总编辑冯并出席研讨会并讲话。本报副总编辑詹国枢主持了今天的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