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冷冻年度开盘值得注意的问题
往年,未到八月,一些品牌就已按捺不住寂寞,早早就宣布进入新的冷冻年度,并公布新年度营销政策、策略。但是,今年似乎比较平静,直至八月中旬多数企业依然没有出台新年度政策。企业相对往年低调很多,行业因此显得比较沉寂。
究其原因,是因为2009冷冻年度为空调行业非常特别的一年。其特别之处在于,新的能效标准将会在这一冷冻年度实施。虽说,仅仅是一个能效标准的提升,但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行业升级的大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现存的品牌来说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等待、观望,看竞争对手如何出牌最为合适。毕竟在特殊的竞争环境下,谁都不愿把自己的策略率先暴露。静观其变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对于新的年度应该怎样布局呢?笔者以为,一方面确实要注意观察等待消息面的变化,尤其是对能效比标准的最终权威确定的消息;另一方面也不能无所作为的等待,还是要正视行业面临的变局,做好充分的应对各种情况变化的准备。因为,不论能效标准到底提升的哪一级,提升标准是肯定的。企业应该从最有可能,也是最高的标准来做好应对准备。
对于如何做好应对准备,笔者以为除了在产品能效标准上按照标准做好准备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空调企业从战略发展角度来把握,拿捏的好坏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今后的发展。
产品 在定速与变频中选择
新年度在产品布局上,有一个对产品选定的问题特别值得重视。国内企业以往都是定速空调为主,定速空调与变频空调相比较的特点在于价格低,适合国内消费者对价格低廉的要求。但在,在实施新能效标准后,定速空调的制造成本必然提高,原来与变频相比的价格优势基本丧失。因此,原来主推定速空调的厂家也开始考虑加大对变频产品投入,扩大变频空调在产品系列的比例。这一点我们从2008年4月格力、美的、海尔、志高、奥克斯等7家国内主流空调企业加入“变频推广联盟”就可以看出端倪,去年“变频推广联盟”成立时仅有海信和4家日资企业。
当然,选择扩大变频空调产品的比例,一方面是人们普遍认为变频具有相对好的节能效果;另一方面还是因为定速空调的能效标准提升后,变频产品的制造成本相对低廉了,有了比较优势。这是众多厂家开始接受变频的重要原因。
但是,选择主推变频空调还是有一些问题值得各个厂家重视:
一是变频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日资企业手中
变频的最核心技术就是变频压缩机和变频控制器,控制器的供应采购比较好解决,主要是受制于变频压缩机供应的不足。目前,变频压缩机的生产集中在日资企业,如日立、大金、三洋、东芝和三菱等企业手中。即就是如此,在日系压缩机企业中还有变频压缩机型谱不全的问题。而国内压缩机企业目前还无法大批量生产。如果,原来的主推定速空调的厂家都改成产变频产品,届时变频压缩机的供应将成为棘手问题。
二是标准还难求得统一
定速空调国家能效标准将从2009年3月起实施,而此前在2008年9月1日,《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正式实施。在这个能效标准中,规定了变频空调5个等级,2级及以上才是节能空调,而2级以下都不能称之为节能空调。在定速空调升级后的国标中,只有三个等级,1级和2级为节能空调,3级不是节能空调。从对比来看,变频空调的“不节能”空调反道比定速空调还要多,这对变频空调宣传推广容易造成误解。造成这样的矛盾,关键的问题是变频空调与定速空调在标准和能效评价方法还没有统一到一个平台上。
选择今后主推定频还是变频是关乎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大事。因此,各个厂家在产品布局前一定要对上述问题了解清楚,以免在实际运作中因压缩机供不应求造成无米下炊,或者因标准不统一造成在推广上的被动。可以预见,传统的定速企业在新年度产品的选择上必定会有激烈的内部争论。到底选择什么样的产品作为主打产品,甚至可以说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
另外,从近几年定频空调技术发展来看,定频高性能压缩机的出现,也使得定频空调在达到能效比要求已不是难事。同时从配套的角度看,变频压缩机的供应还不能满足所有企业立刻都上马变频。从这个意义上讲,定频空调与变频空调还会有一个很长时间的共存期。
价格 寻求把握量利平衡
价格历来是空调行业最为热门,也是最为敏感的话题。家用空调产品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空调被看成是奢侈消费品。这也难怪,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低,平均工资仅为百十来块,而那时一台日本进口的1P壁挂式空调的价格在8000元人民币,普通老百姓以工资收入是无法承受消费。那时的消费对象主要是涉外场所、高消费场所等集团型购买,个人消费主要是归国华侨、港澳台胞以及部分先富起来的。空调的普及是有两个方面的情况变化才得以实现的。一个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另一个是空调价格的逐步走低。空调产品的每一次大幅度降价,伴随着的是一个层面的消费群体的进入。最终才有空调由奢侈品向日用消费品这一质的蜕变。
因此,空调的价格不断走低对于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这种价格战使得空调行业不断的洗牌,不断的淘汰那些投机分子,行业最终由几百家企业逐渐集中到目前仅有二十多家,形成了目前格力、美的、海尔为一线品牌领跑市场,志高、奥克斯、海信科龙、格兰仕、TCL等二线品牌活跃的国内市场格局。
在新能效标准实施后,不论是继续选择主推定频产品,还是转向主推变频产品,其最根本性的市场变化在于整个产品平均价格有了一定的提升。据某厂家的分管生产的领导介绍,能效升级后,每台定速空调至少要增加400元左右的成本,与同类型号的变频产品价格基本持平。我们知道,变频空调在1997年规模引入中国市场后,虽然主推厂家做了大量的市场宣传,但是销量一直上不去,占有率始终徘徊在10%上下。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价格相对高。能效升级后,定速空调的价格也上来了,相对而言变频的价格优势显现出来了。但是,整体价格水平的提升必然会导致消费者的减少。
从这个意义上讲,能效升级后的产品定价极为关键。定价高不仅会流失一些消费者,还加大了市场推广的难度,还可能受到竞争对手的打压;定价低既要考虑原材料价格的限制,还考虑盈利能力是否能够得到股东们的认可。而且,在主流品牌中大多数都是上市公司,没有好的盈利水平不仅给股东都无法交代,还会损害上市公司的形象。
今年行业开盘后的沉寂也说明了各个企业对政策出台的谨慎。各个企业之所以没有像往年那样,未进8月份就急着宣布新年度政策,就是在等待着看谁家先出台价格政策,以便相应出台自己的价格政策。大家尤其是在看格力、美的的政策,看他们的价格策略如何,毕竟他们是行业的领头羊。然后自己再出牌,这样才会有针对性。
库存 压力缓解不是难题
有数据显示,在旺季来临之前空调行业库存创纪录的接近1300万台,截止到7月底总体库存甚至超过1500万台,其中大部分是面临淘汰的四五级能效比空调。而这一库存数据已经基本接近2003冷年全年的内销出货量。
形成巨大库存的主客观原因很多、很复杂。这里既有客观上的雪冻灾害、汶川地震以及南方暴雨等灾害因素,有旺季气温不高、持续高温时间短等不利空调销售的天气因素。同时,也有主观上前两年厂商都尝到了库存升值带来甜头的诱惑和一些品牌长期坚持以大库存压迫代理商主动开拓终端市场的营销模式的因素。不论如何,2008冷冻年度末库存创出有史以来最大是不争的事实。
在巨大的行业库存面前,很多人都很迷茫,心理压力非常之大。包括媒体的宣传,渲染和加重了行业对库存的担忧。一是在巨大的行业库存中,绝大多数还是属于3级以下不达标的产品。大家担心实施新能效标准后,这部分不达标产品如何处理。在库存压力下,有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价格战;二是原材料价格走势不稳,担心库存产品贬值造成大的损失。近期在原油期货价格见顶147美元/桶后开始回落,带动了包括铜材、铝材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回落。如果空调需求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库存产品的价值,跌幅深的话有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三是巨大的库存滞留,必然会造成资金的压力。一旦资金链受到威胁,对融资渠道比较狭窄的中小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