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企受制于铜加工费
2009年铜冶炼加工费66%增幅的敲定,终于让中国铜冶炼巨头们松了一口气。
“与国内煤企和国际需求方谈判的机制相似,中国九大铜冶炼企业与必和必拓、XSTRATA谈妥的铜冶炼加工费价格,将作为未来我们与其它铜矿山企业谈判的基准指导价。”2月3日,铜陵有色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中国铜冶炼企业与必和必拓、XSTRATA就2009年的铜冶炼加工费谈判落定,中方获得与已完成谈判的日本企业的同等待遇,即75美元/吨,较上一年度上涨66%。依照惯例,其它的铜矿企业与铜冶炼企业谈判时均以此为基准价格,“仅在5美元/吨上下的区间浮动”。
但在“矿业公司——冶炼企业——铜加工企业”这条产业链上,身处中间的中国炼铜企业同时受制于两头。面对上游矿业公司抛出的绣球,赚取“加工费”的中国冶炼企业,还得看下游需求方的脸色。
矿山与炼厂的博弈
与2008年谈判的失利(最终确定的铜加工费仅为45美元/吨,比2007年下调21%)不同,此轮谈判九大铜冶炼企业共处同一阵线,最终获得与日方企业一样待遇。
当然,供需关系的改变,才是决定性因素。“冶炼价格的敲定,其实就是一个矿山供给量与冶炼产能博弈的结果。”前述铜陵有色人士说。
这位人士指出,2005、2006年中国企业均获得不错的冶炼费用,但2007年全球经济开始出现泡沫,铜价从14000元/吨上涨至70000元/吨,需求的增长推动了产能的扩张,中国冶炼企业当时亦在大肆扩大冶炼能力,“结果,冶炼扩产规模远高于矿藏的开采速度,导致2008年中企与外方谈判呈弱势地位”。
中方与外方就铜冶炼加工费的谈判从2008年11月份即已开始,当时铜冶炼费已处于快速上涨行情,九大谈判企业迅速达成82.5美元/吨的报价共识。
并且,“12月份的时候,包括云铜、江铜在内的企业同调发出减产计划,两大外国矿商感到巨大压力。”该铜陵有色人士透露。并且,江铜等企业此前已在外围寻得突破,如江铜先期与美国自由港迈克墨伦铜金矿公司达成75美元/吨的冶炼加工费协议,这也推动了必和必拓、XSTRATA两大铜矿山企业接受中国企业的报价。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中国铜企与两大铜矿企业签定的只是冶炼费价格,“加工量没有定,这还是要看矿商们的供给情况和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动”。
被冲淡的利好
虽然铜冶炼加工费上涨至75美元/吨,但距离业内公认的盈亏平衡点——90美元/吨——仍有相当距离。
前述铜陵有色人士解释说,“其实,这只是两方统计方法的不同而已”。他指出,“90美元/吨”是冶炼出一吨铜的成本,但冶炼企业还可以从副产品中获得额外收益。对中国铜企来说,铜冶炼加工费一块利润较为稀薄,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诸如硫酸、黄金等副产品,在利润总体构成中占据很大比例,“总体的利润构成还是要看这些副产品的价格变动情况”。
“即使是2008年加工费45美元/吨的时候,即使不算副产品收入,前几名的企业也可以微利,而今大涨66%,企业利润更可保持在一个较好水平。”这位人士说。
这也与参与和两大巨头谈判的CSPT(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组长、铜陵有色集团国贸公司总经理杨军的观点呼应。杨军此前也表示,中国冶炼企业在2008年如此低的加工费情况下,可以支撑下去并有盈利,主要得益于硫酸价格的暴涨(最高曾达到1800元/吨)弥补了冶炼的损失。
“66%的涨幅,确实对我们企业是一个巨大利好,但是目前无法根据冶炼费的涨幅来计算对企业的利润影响。”江西铜业董秘潘其方解释说,“因为我们最主要的一块利润构成是硫酸,这一块需要随着市场走,存在很多变数。”
江西铜业2008年中报显示,其“阴极铜及代工阴极铜服务”(铜加工)贡献的收入高达133.6亿元,但毛利率仅为7.46%,而其“硫酸及硫精矿及综合回收产品等”贡献的收入虽仅有16.6亿元,但毛利率却高达77.87%。副产品硫酸等的利润贡献,甚至超过铜加工业务。
但在加工费劲增66%的同时,不利信号也在出现。目前,相比去年高位时,硫酸价格的跌幅已高达90%,部分厂家的出厂价仅有15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