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地暖行业的新发展
一、市场综述:中国地暖实现突破性发展
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暖公司宣传资料上的企业简介都以2000年为开端,或多或少意味着2000年是地暖公司和地暖行业真正兴起的纪年。而2006年,地暖行业发展驰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大量地暖公司逐渐成熟、壮大,产业发展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的可喜局面,地暖工程应用数量也呈现出以几何级数倍增的形势,一改2005年的缓慢态势。这一走势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2006年之前的两年,国家重点对房地产业进行了谨慎、理性的宏观调控动作,陆续出台了一些规范房地产业操作的政策和规定,客观上使各地区的工程建设速度有所减缓,特别是房地产建设项目的规模与数量大大减少。作为建筑部品之一的地暖应用也受到影响。地暖从业者普遍认为2005年的工作业绩比前两年的增长减少了,没有延续飞速增长的势头。经过一个时期的适应、调整和理性应对,房地产业在2006年的发展为地暖行业的发展再次提供机会,大量工程项目涌现,使得地暖市场呈现井喷之势。在过去的六七年内,地暖的认知度伴随着地暖普及区域的扩充而提升。
(一)普及区域扩充
在中国,冬季集中供热采暖一直都局限在三北和华北地区,然而中原、华东等地区冬季零度以下也要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 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的持续雨雪天气。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都出现了降雪或雨夹雪,一些地区出现暴雪;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江西、广西等省出现了近20年来少见的持续雨雪冰冻天气,其中湖南省冰冻范围达到50年一遇的严重程度。 我国一直以秦岭淮河为南北方地理分界线,旧观念中我们一直认为冬天北方冷、南方暖和,其实这个观念并不准确。
因此有专家呼吁,南方地区应吸取这次持续大雪低温冰冻灾害教训,建立起着眼长远的防寒机制,弥补历史欠账,从民生角度出发,提高建设标准,有条件的地方更应该推进集中供暖等措施。 而且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所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越来越多国外移民定居中国,对传统的集中供热采暖区域限制提出挑战。新型独立采暖方式因此迎来发展机遇。地暖以其较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先进性,恰好顺应市场发展之需求。
(二)认知度广为提高
即便是在普及度较高的东北地区,地暖在最初推广阶段也是极其困难的,居民的认知度、在采暖领域中的影响力均较低。地暖最初是以新兴技术姿态进入到采暖市场的,地暖的安装过程是隐蔽的,早期的地暖公司在推荐介绍、可行性分析、沟通设计、样板间演示、工程实施等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地暖工程伴随设计人员的推荐,建设单位的主动选型,工程实例的效应影响越来越来为社会认同。在推动地暖应用的过程中,地暖公司逐渐壮大,形成规模。而今在我国南方地区流行家装,地暖的售后服务更有了保障。
(三)产业链逐渐完善
地暖材料生产能力大副提升。2000年国内专业生产地暖专用管材的厂家不过五、六家,至2005年末,国内大小厂家加起来预计增长了20倍,年产量在千万米以上的大厂就有六、七家,PE-Xa、PE-Xb、PE-Xc、PE-RT品种齐全,尤其是PE-RT管的需求趋势较旺,与地暖配套的分水器、锡箔纸、塑卡、钢网、苯板等材料厂家逐渐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经营。
2005年,地暖设计与施工技术基本上已度过探索阶段,一大批具有施工资质及成熟施工经验的专业设计施工队伍活跃在地暖安装的前线。较大的生产企业均配备了专业的设计、施工人员,各设计院也与这一要求紧密配合,改变了无图施工、盲目无序的状况。在北京、山西、辽宁、河北、吉林、黑龙江等省市出台地暖施工规范之后,建设部又出台了国家级地暖施工规范,各地陆续成立了地暖协会,一些专业性的期刊对地暖市场的规范、良性发展都发挥着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综上不难发现,地暖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每一个发展阶段,面临的竞争形态与难题都不尽相同。在这个供暖季里,供暖产品的表现可谓喜忧参半:有推陈出新的,有质量不过关的,纷纷扰扰。而随着节能法在2008年度的推广和普及以及能效标准的制定,供暖的新旧产品将在新的环境下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的位置。